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AI芯片再起风云!深鉴获4千万美元投资,蚂蚁金服和三星风投领投

AI芯片再起风云!深鉴获4千万美元投资,蚂蚁金服和三星风投领投

时间:2023-11-29 15:29:05 作者:
摘要:由蚂蚁金服与三星风投领投,招商局创投与华创资本跟投,共融资约4000万美金。深鉴方面称,该轮融资完成后,将进一步加速打造商业闭环。

允中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AI芯片战争更加激烈了。

10月24日,国内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蚂蚁金服与三星风投领投,招商局创投与华创资本跟投,共融资约4000万美金。

深鉴方面称,该轮融资完成后,将进一步加速打造商业闭环。

自2016年3月创立以来,深鉴科技就始终主打深度学习加速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推进,致力于为人工智能提供更高效、更便捷 、更经济的平台解决方案。

鉴黄师图普科技_购买默安科技雳鉴_深鉴科技是全球第一

深鉴科技创始团队:首席科学家韩松,CEO姚颂,联合创始人汪玉,CTO单羿△ 深鉴科技创始团队:首席

创始人及CEO姚颂介绍说,本轮融资一部分将继续用于安防和大数据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落地更多安防监控的终端产品和服务。

此外,蚂蚁金服的战略资源注入,会帮助深鉴进一步开拓包括金融在内的更多应用场景;与三星之间,则侧重于存储等方面的合作,为AI芯片打造以深度学习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高效的整体系统,以便多领域拓宽和产品落地,加速深鉴科技迈进商业化阶段。

这也是深鉴今年内的第二笔融资。2017年年初,深鉴科技完成了由世界最大的FPGA芯片厂商赛灵思,以及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制造商之一联发科领投的数千万美金A轮融资。

更早之前,2016年5月,深鉴还获得了金沙江和高榕在内的500万美元天使投资

此次参与投资的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解释了投资逻辑。他说:“我们被深鉴科技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和高度可执行的演进方案折服,也非常相信有了蚂蚁金服、三星、赛灵思和MTK这样的顶级全球合作伙伴的支持,深鉴科技必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厚积薄发的一位重磅选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资本方和产业合作伙伴到场,清华大学副校长,以及众多清华教授也都现场站台。

因为深鉴具有浓厚的“清华DNA”。创始团队中,姚颂、汪玉,韩松等,均为清华校友。

目前,深鉴科技方面表示,在深度学习加速技术上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掌握世界前沿的神经网络压缩编译工具链、深度学习处理器DPU设计、FPGA开发与系统优化等技术能力。

团队关于ESE语音识别引擎的研究在FPGA 2017会议上荣获最佳论文奖。

近期还推出了原创深度学习开发SDK,使深度学习软件的开发与移植过程全面提速。

而发布会上的六款新品,则针对安防等AI应用领域提供智能化服务、实现性能提升与功耗下降的一系列产品。

CTO单羿则进一步表示:深鉴科技有信心引领前沿技术,希望能助力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实现弯道超车。而此轮融资的完成,将为深鉴产品研发与市场推进注入强大动力,实现深鉴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稳固发展,加速完成市场布局。

OMT:三星风投首投中国AI项目

实际上,此次深鉴的领投方,均献出了“第一次”。

投资深鉴科技,是蚂蚁金服首次在AI芯片产业链上的布局。

而更引人关注的三星风投,则切切实实是首次投资中国AI项目。此前量子位也介绍过,三星内部有三股AI投资“势力”:

第一是Samsung Venture(SVIC),这是三星集团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为集团战略服务,Perceptln的投资就属于SVIC。

第二是Samsung Strategy&Innovation Center(SSIC),主要做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并购,负责人是三星电子的CSO Young Sohn,哈曼的80亿美元收购案就是出自SSIC之手。

SSIC在车领域的投资主要围绕车联网展开,旗下还有一个名为Catalyst Fund的投资机构,会围绕大数据、医疗、IoT等进行投资,投资标的集中在美国。SSIC的团队也主要在位于硅谷的三星美国总部。

第三是Samsung Next (Formerly Samsung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这是三星孵化器性质的投资机构,但独立运营,只做早期孵化和投资,投资范围也在AR、VR、IoT,AI等领域。

从2014年开始,三星在AI领域,分别投资了这些公司:

深鉴科技是全球第一_购买默安科技雳鉴_鉴黄师图普科技

SVIC投资

购买默安科技雳鉴_鉴黄师图普科技_深鉴科技是全球第一

SSIC投资

— 完 —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