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走出去”难免遇到各种知识产权风险,背后各异原因或许更应关注

“走出去”难免遇到各种知识产权风险,背后各异原因或许更应关注

时间:2023-12-31 04:52:27 作者:
摘要: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走出去”时遇到的知识产权风险事关生死存亡,而对大部分企业而言,这终究是“别人家”的事情。

产权风险知识有哪些方面_产权风险知识有哪些内容_知识产权风险有哪些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走出去”时遇到的知识产权风险事关生死存亡,而对大部分企业而言,这终究是“别人家”的事情。可是,如果和别人家背后的原因一样,提前做些准备或许能避免“后悔也来不及”。

“走出去”需要关注的主要知识产权风险

当前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下,跨国经营企业,尤其是矢志走向国际市场的后发国家的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各种形式、目的各异的知识产权纠纷明显增加。除传统的知识产权风险外,一些当前易发的、影响较大的知识产权风险更需警惕。

1.采用国际技术标准的专利侵权风险

技术标准无偿使用的特点,已随着专利保护而改变。国际标准化机构制定技术标准时不可避免地将私人所有的专利技术采集为标准,专利权人也竭力将其专利技术形成事实标准或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尤其是国际标准。“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而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产业”。越来越多的国际技术标准被大量专利覆盖,标准采用者面临着专利侵权、拒绝许可及高成本许可等风险等。此外,在将自身专利技术纳入标准时,需要根据相应标准化机构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妥善筹划和应对,以防技术流失。

2.海外市场被控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

因在海外遭遇知识产权诉讼而支付的赔偿金,损失并不止于赔偿金,更严重的是,众多企业因被判侵权而退出市场,因侵权纠纷导致客户信任度和采购意向降低而丧失市场份额,因陷入诉讼拉锯战而影响市场拓展等。历史经验表明,快速增长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是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不可避免的成长的烦恼,是海外规模发展、产品升级直接带来的国际竞争新问题。

3.海外参展被控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

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实力凸显的表现之一就是频频亮相于国际展台,通过多形式、各区域的展会提高知名度,争取客户和订单。但随之遭遇的展品侵权指控也接连不断,对走出国门产生了严重影响。展品被控侵犯知识产权甚至被以涉嫌知识产权侵权的名义查抄展品的事件,不但使企业面临展会撤展、费用受损、员工安全受威胁等直接影响,还造成丢失海外市场、“走出去”步伐受阻、蒙上“造假制假”恶名等间接影响。

4.海外市场知识产权流失风险

“海外布局,专利先行”是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时的策略,主要目的是防止核心技术流失、避免培养竞争对手。近些年我国企业在海外发展过程中对这种策略有了体会和认识,与西方跨国公司有些不同的是,即使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开拓市场,仍因未提前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而被控侵权,从而陷入诉讼泥潭。同样引人注意的是,我国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数量骤增,且遍布我国产品所及全球市场,在增加海外维权成本的同时,也增大了进入海外市场的阻力。此外,知名商标、企业名称被抢注为域名以及企业域名被抢注的事件也逐渐多发。

5.海外合资并购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虽然知识产权在跨国合资并购中的重要性因并购目标而异,但制定苛刻的限制使用条件、夸大专利和品牌价值,虚报专利数量,隐瞒权利状态,转移核心专利等各色行为,在各类合资并购中都可能存在。以技术、品牌等知识产权为目标的合资并购,知识产权决定成败,更易引起合资并购者的足够重视;以获取相关资源等为目标的合资并购,知识产权问题往往易被忽视而给合资并购后的企业发展带来隐患。

6.以专利侵权为由的美国“337调查”

历史地看美国“337调查”给中国企业的启发是,对于任何向美国出口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并与当地企业形成直接竞争时,美国337调查随时都可能降临。因而“任何想要占领美国市场的中国出口企业,都要提前做好准备。”美国337调查是针对美国进口贸易中侵犯知识产权以及其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一种法律制裁措施,是美国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和典型的知识产权壁垒。遭遇美国337调查的企业要么花费巨额诉讼费用应诉,要么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没有无缘无故的知识产权风险

当前,虽然大部分知识产权风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自身知识产权资源或管理问题上,但知识产权风险产生的直接诱因甚至决定因素越来越多地源于市场竞争、投机行为等。

1.市场所在国的知识产权政策取向是知识产权风险的宏观基础

各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倾向于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政策。作为经济和科技强国,美国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首要推动者,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紧随其后。发达国家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立法、严格的司法和执法是维护其经济科技优势的政策工具,也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创造了将知识产权用作竞争工具的制度保障,构成了发达国家市场知识产权纠纷多发的宏观基础。因此,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对于大部分不发达国家而言,虽然因加入WTO而必须执行该组织体系下《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或因与发达国家的双边或多变贸易协议,被动地修改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但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缺乏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动力。在这种知识产权政策制度环境中进行市场竞争,常见的被诉侵权的风险相对较小,但自身先进技术、品牌等模仿抄袭的知识产权流失风险较大。当市场竞争加剧时,在这些市场中来自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也会增加。

2.直接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策略性运用是知识产权重大风险的主要原因

从我国企业 “走出去”遇到的重大知识产权纠纷来看,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被控侵权的企业存在知识产权问题,但大多数侵权指控只是“醉翁之意”。在专利诉讼方面,往往是跨国公司在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之后运用知识产权进行打压的策略。在境外参展方面,不少是要借该展会的影响损害我国企业的名誉并阻止其在海外市场发展。在“337调查”方面,实质上是美国市场主导企业阻击“后起之秀”甚至美国产业界集体抵御外来优势产业的对策。

从被诉侵权的我国企业特点来看,遭受知识产权打压的几乎都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企业,一般都具有市场份额不断增大、跟随主流技术、海外专利积累较少的特征。知识产权从保护创新成果的法律武器转变为市场竞争的战略工具,意味着追究侵权者假冒行为只是手段,目的不是索取赔偿金,而是抢占市场、制约竞争对手。

3.快速发展的知识产权投机性运用,是知识产权风险多发的重要原因

购买专利但并不生产专利产品,专职发起专利诉讼但目的不是取得市场,而要通过诉讼威胁获取许可费或侵权赔偿费,这类被称为“专利地痞”(patent troll)的非专利使用实体不容忽视。从法律的角度专利地痞有权对其持有的专利寻求赔偿,是合法的商业行为,但这种商业模式引起大多数企业的痛恶,也对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的老办法提出了挑战。这些patent troll收购专利、创建专利组合,重点攻击大企业,对走入海外市场的企业构成严重威胁。

4.技术垄断企业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当前一些处于技术垄断地位的企业为追求垄断利益最大化,滥用知识产权游戏规则和技术优势地位,包括拒绝授予专利许可,对外专利许可中搭售、过高定价、歧视性定价,组建专利联盟打包许可大量非必要专利,以及滥用起诉权恶意诉讼、滥发警告函等,都给缺乏核心技术、跟随主流技术的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5.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滞后于海外业务发展是知识产权风险的内因

知识产权在取得权利方面具有时滞性,在法律保护方面具有地域性,尤其是对于后来者来说,知识产权的作用首先体现为防御性,因而企业在确定国际化发展目标时需提前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以备急用。但总体而言,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仍然存在的问题是,海外业务发展迅速而知识产权布局滞后,缺少制衡竞争对手利用知识产权进行竞争的知识产权资源。

​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

在知识产权强保护的国际市场制度环境下,基于保护创新成果、排斥后来者竞争或纯粹获取侵权赔偿费等各异动机,而将知识产权制度给予的系列权利作为运作手段的各种做法,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严峻的知识产权风险考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都已经或将要遇到这些问题,建议:

1.优先开展对“走出去”的优势产品和技术开展知识产权风险分析

树大招风,新兴国家承受着更多的来自发达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压力,同样,快速发展壮大的企业、实力迅速增长的业务、竞争力强的产品和技术更易招来知识产权麻烦。对于逐步走进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严格的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技术,知识产权风险较大;为此,可考虑优先、及早对部分已经进入发达国家抢占市场的优势产品和技术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深入调研分析。

2.逐步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纳入自身海外业务风险管控内容

不少“走出去”的企业,对海外业务政治经济风险、健康安全环保风险等极为重视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防控,而知识产权风险有时候未能引起够关注。对于矢志走向国际市场的后发国家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将成为海外相关业务走进发达国家、走向高端市场不可避免的课题,应有针对性地逐步将知识产权风险纳入海外风险管控体系中。

3.尽快建立知识产权风险较高的海外经营活动风险评估机制

针对自身当前易于产生知识产权纠纷和风险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例如采用和参与制定国际技术标准、海外参展、海外合资并购、国际研发合作等经营活动,尽快建立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机制,健全与知识产权风险较高的海外经营活动的知识产权风险应对措施。

4.加快在海外市场国、直接竞争对手所在国的储备知识产权资源

知识产权风险源于一系列因素,即使知识产权实力雄厚、管理完善的企业,亦不可避免遭遇目的各异的知识产权纠纷,但知识产权风险管控的根基在于有针对性地在相关市场国布局知识产权。

5.研究直接竞争对手知识产权运用策略

遇到投机性运用知识产权而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通常只需破财消灾,遭遇来自竞争对手策略性运用知识产权而发起的知识产权战,胜败则关乎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长远发展。对直接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竞争与运用策略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应对海外规模发展带来知识产权挑战。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