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诗词创作基础课03]平仄只是为了入门,拗救可先不用理会

[诗词创作基础课03]平仄只是为了入门,拗救可先不用理会

时间:2024-01-11 18:53:10 作者:
摘要:现再强调了一下,唐宋诗词基本上都是依四声创作,平仄格律只是后人归纳总结唐诗的用律法则而制定。更多的是为了方便初学者入门学习,在创作中,除了能使句

诗词创作基础课03]依律而写,百无禁忌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诗词书院。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平仄的分辨方法。现再强调了一下,唐宋诗词基本上都是依四声创作,平仄格律只是后人归纳总结唐诗的用律法则而制定。更多的是为了方便初学者入门学习,在创作中,除了能使句子具节奏感或韵律美之外,对表述情感,达成声情并没有什么作用。

对联格式平仄知识_关于平仄的知识_诗词押韵平仄知识

事实上,诗词从四声简化至平仄进行写作,一直都存在较大的争议。特別到清末时,回归四声写诗词的呼声甚高,可惜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中断。

我在第二节课时讲过,大家学写诗词要走正雅之路,去繁就简,先忽略如拗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些“知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代学者整理的这些“知识”时,大多是用平仄的概念,套到唐诗的四声中,这样容易造成一些误区。

在上节课的回复中,有同学问到拗救,在这我借此先帮大家理顺一下。

何谓拗救?泛义上,我们将所有不符合律句句式的诗句都称为拗句,其中有些可救,也有一些不可救。如何拗?怎样救?后人的依据就是唐代的主要诗人有没有例句。专家们似乎很热衷于整理唐诗的这些诗例,也总结出一些拗句的句式作为定例。唯独没有用心研究唐宋诗人为什么要拗救。 我们看到的很多都是含糊的解释,如为了不失意,所以大诗人也会不依正格。这是开什么玩笑?杜甫、李白、杜牧、李商隐这些巨匠会为律所困?

所以只有一个解释,唐宋诗人的拗救是因构章需要,目的是为主题服务,为情感表述服务。

就如我前面所述,平仄的简化对情感的律动展现,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其将升调、降调、促音这些最能反映情感律动的声调,全部归入到仄声中。也就是说仅用 “仄”作为标示,是不能反映到诗句词语升降变化的。所以,我们用平仄去分析唐人的拗句,就难免有失偏颇。举个简单的例子:

关于平仄的知识_诗词押韵平仄知识_对联格式平仄知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是杜牧《江南春绝句》中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从标示的平仄可见,其属于大拗之句,在对句中用“烟”字作了救。这句子之所以大拗,是因为“八十”两字,按正格应用平声,而这里用了仄声,也就是说只要将“八十”两字换成平声字就完全合律了。在古代汉语中,数字大多是虛数,“四百”和“四百八十”在意思上并没有什么区別。我相信在头条都有不少诗友可以用两个平声字替换“八十”两字,使句子变得合律并在内容上得到扩展,对于杜牧来说更是一挥笔的事,那诗人为什么要拗呢?我们不能仅用平仄,而要用四声去作解读:

南朝四百八十寺(平平去入入入去), 我们可见“四百八十” 是用一个降音(去声)领出三个促音(入声)。 这句子在用律上有两种解读,一种认为是借三个入声字,去表现马蹄声的节奏。而我个人的看法是要利用入声字的短促音,构建一个类似于五言句式的短句节奏,表现历史变迁之快,因为据我所考,受“灭佛运动”的影响,“南朝四百八十寺” 在当时大都已不存在,所以才有“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反问。但不管怎解读,拗救目的都是为主题服务。

所以,我们不要为拗而拗,这只能让你在学写过程中,带来更多困惑。

再简单说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因为唐诗中的拗音之字,大多出现在三、五字中,所以今人就认为于格律而言,律句的第一、三、五字并不重要,这也是一个很不全面的说法。 我们同样可以反过来想一想,既然不重要,这些大诗人为什么要拗呢? 所以还是刚才那句话:是构章需要,是为主题服务,为情感表述服务。请相信唐宋那些诗坛巨匠们是不会乱来的。在吟诵或朗诵中,我们便可发现,五言的第三个字,七言的第五个字都非常重要,其直接影响一个句调的升降,所以诗人才会不惜使用拗救去体现。我在自己的诗中,随便抽个句子说说:

忍泪竟何心?(仄仄仄平平)

忍泪是何心?(仄仄仄平平)

忍泪属何心?(仄仄仄平平)

这三个句子的平仄格律一样,都是仄仄仄平平。不同的是第三个字,虽然同属仄声,但分别用了上声(竟)、去声(是)、入声(属)。用不同的声调,在朗读中所表现的情感就会不同,用升调(上声)表现的是悲喷,用降调(去声)表现的是悲叹无奈,用短促塞音(入声)表现的是悲哀。所以一、三、五和二、四、六都同样重要,不可不论。

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去讲这些,并不是要让大家把这些都弄明白。恰恰相反,而是要大家先将格律上的这禁忌、那禁忌全部放下,就正如我所强调的要去繁就简,不要让这些“知识”自乱阵脚。因为只要你依律句句式而为,就可以百无禁忌。

现在大家可以把以上内容全部放下,待以后学用四声写诗时再去探讨。先看看下图中的四个(两对)律句标准句式:

诗词押韵平仄知识_关于平仄的知识_对联格式平仄知识

需要学习的律句句式就是这几个,就这么简单。所有形式的格律诗都是由以上这四个基本句式,通过粘和对的规则组成。至于如何组成,这个稍后会讲到。

格律诗,肯定都是由律句组成的,所以下一节课先讲讲怎样通过训练,写出合律的句子。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