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功利主义课程观

功利主义课程观

时间:2024-02-05 21:52:00 作者:
摘要:功利主义课程观是指以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的课程观念。代表人物为英国思想家斯宾塞和生物学家赫胥黎。较早的学校课程都带有功用价值

斯宾塞首先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认为教育是个人完满生活的准备,科学知识具有准备人类活动的最大价值,并从功利角度对不同学科的价值作出说明:(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需要学习生理学、卫生学、游戏、运动和体操,以保持自身的健康;(2)间接保存自己的活动,需要学习形式逻辑、算术、几何、机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学,以掌握获得生活资料的本领;(3)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需要学习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了解养育知识,以保存种族;(4)维持正常社会关系的活动,需要学习历史和社会学,以履行公民的社会义务;(5)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需要学习文学和美术,包括诗歌、音乐、绘画和雕刻等,以享受美好的休闲生活。他列出的科目表,被 20 世纪多数国家的普通学校采用。赫胥黎主张学校课程应以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为两大中心科目,科学知识的教授不应当是片断的灌输,而必须是自然科学综合知识的传授,并且教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他提出小学教育的课程可分四大类:(1)体育;(2)家政;(3)德育;(4)智育。所谓智育就是读、写、算,是掌握一切知识的手段。在教授基础学科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智力训练与艺术训练,而最适于这方面训练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图画、雕刻、音乐。他的观点,对英国的理科教育产生巨大影响。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