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神器成摆设 全民急救需“急救”
图集
对话嘉宾
马渝(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长)
黄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科主任)
文永生(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救医生)
黎华玲(半月谈记者)
公共场所有人晕倒怎么办?老人突发心脏病最有效的救助方法是什么?溺水后应该如何处理?是否会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手段和器械?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我们能否及时施救?
相信很多人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会一时语塞。
全民急救,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生的机会
黎华玲:最近有个揪心的视频,某火车站电梯上,一个年轻人突然昏厥,被束手无策的路人们挪到一旁。幸亏两名医生路过,为其实施了心肺复苏及人工呼吸挽回了生命。如果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那么去年1月,广西玉林一名6岁孩子被花生呛到,窒息身亡,是多么不幸!
2019年10月11日,上海市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志愿者们在学习心肺复苏术的正确手法 刘颖/摄
文永生:我们总认为,猝死是小概率事件,自己不会碰到的。但事实是,每年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猝死近180万人,平均每分钟就有3个人猝死。如果在心脏停跳4分钟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超过10分钟则会出现脑死亡。
很多心源性猝死发生在公共场所。心肺复苏(CPR)是急救技能的核心内容之一。在CPR知识得到普及的国家,由第一目击者进行CPR的有效率为66.67%。在我国,心肺复苏培训合格人口不及千分之一,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不足百分之一。
有人认为,学急救没用,可能一辈子也派不上用场。但一旦遇到,对于猝死这个小概率事件,急救有着百分百的意义。全民学习急救,意味着每个人都多了生的机会。
黄健:如今不少机场、地铁、商圈等公共场所配备了AED。AED也叫傻瓜电击器,是一种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提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便携式医疗设备。如果在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对病人电击除颤,救活概率为90%,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则下降10%。
但是,我们发现,AED的公众知晓率低,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率不高,大家普遍不会用、不敢用,大量“救命神器”成了摆设,没能真正起到作用。
一般碰到有人倒地,我们第一步是判断是否有意识,第二呼救,第三胸外按压,然后就是使用AED尽早除颤,最后环节才是专业医务人员。重庆救护车平均到达现场时间是15分钟,期间大多数人除了消极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别无他法。
黎华玲:我注意到北京急救中心一名退休医生多次在微博上表示,我国缺乏的不仅是急救设备的广泛布点,更是大众的急救常识。去年10月26日,这位医生在《现场心肺复苏》讲座上说,愿人人学会CPR,处处配置AED。
要“敢救”,还得“会救”
黎华玲:2017年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为公众实施紧急救助提供了法律支撑。
文永生:路遇危难伸援手,不仅要“敢救”,还得“会救”。一般来说,目前具有合法身份的组织机构及专业医护人员都可以对公众进行急救培训,然而,由于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统一的培训模式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偶尔的知识讲座、小范围的急救小课堂等“撒胡椒面”培训方式收效甚微。
马渝:这一点我感同身受。作为重庆主城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之一,中心每月开展的急救培训可供100位市民学习,而预约报名人数少得可怜。最近来的人多些,是因为接连发生了明星名人猝死的事件。如何提高全民急救普及率,如何对急救教育进行“急救”,是必须直面的问题。
文永生:全民急救要分圈层,首先应该让与人群接触频繁、成为突发疾病第一目击者可能性大的群体,如教师、警察、保安、司机、导游、志愿者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具备必要的急救技能,把掌握基本急救常识和技能纳入行业准入条件,系统性地开展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的急救培训。
政府部门应整合红十字会、120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等相关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培训模式,使各部门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方式和培训资格认证的差异减小,普及规范化急救培训,提升培训效果。批量培养专业化急救教育人才,使全民急救教育体系规范有序,长远发展。
急救教育是终身教育
马渝:急救不仅是CPR,还包括酒后窒息、一氧化碳中毒、中暑、误服药物中毒等各种常见急症,掌握这些家庭急救方法对于公众来说同样重要。急救教育不应是一次性的,应该是终身教育,要系统性地不断学习。培训教育内容应该适当增加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灾害的现场急救知识以及简单的病情判断和急救原则。
急救教育应该循序渐进,本着科学、规范、普及、公益的原则,搭建起系统化、社会化、全民化的教育培训体系,以“先特殊群体,后一般市民”“先学校、单位,后社区”的思路制定计划。
黎华玲:去年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把急救知识纳入学校考试内容,为学校层面的急救教育提供了方向。要从小抓起,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通过系统教育培养他们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自救互助的能力。
马渝:对,我认为学校应把急救自救知识列入教科书。比如,急救培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社区、学校都得到普及。我国农村、社区往往是急救的首发地,但目前在基层普遍存在对急救重视程度不够、人员急救意识差、设备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加强社区医务人员急救知识培训,急救技能的普及可以从社区志愿者开始。
文永生:对于加强公共急救教育,要注重理念革新和创新宣传。采用社区宣传示范、移动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让急救教育走向常态化、普及化。配足公共区域急救设备,完善管理,确保急救设备随时可用。急救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补齐急救教育短板,对全民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实习生王利文对此报道亦有贡献)
+1
相关阅读
-
首先知识付费是什么?是电商项目,还是服务项目,或者是教育项目?知识付费的本质, 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
汇顶科技发布首款系统级NB-IoT单芯片方案,四季度将大规模供货
摘要:中国深圳,2021年8月18日, 汇顶科技今日对外发布旗下首款全面支持3GPP Rel-14、Rel-15标准的系统级NB-IoT单芯片解决方案——GR851x系列...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红利期的到来并伴随着实体行业进入寒冬很多小伙伴都想扩展一下自己的主业或者副业,各大平台的主播都开始改变传统的带货模式变成了代课或者带书的模式...
-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神经脑组织细胞种类丰富,包括神经元、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很多人足不出户也能在家赚钱,有朋友想在工作时间之余做一些网络兼职,但不知道该做什么好,那么有什么正规的网络赚钱方式呢?快来了解下吧。...
-
新疆昌吉的杨洁,养狼7年,从30多只狼养到150多只狼,年入1000万
把狼都狗养,是一件疯狂的再也不能疯狂的事情,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了野狼的盘中餐。都说狼崽子养不熟,但是她却凭借着一个秘诀与狼共舞!杨洁与狼握手然而刚开始...
-
此外,SAGE还建议更新HPV的剂量计划:为9-14岁女孩提供一至两剂量的接种计划;为15-20岁年轻女生提供一至两剂量的接种计划;21岁以上女性提供2剂量接种计划...
-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22年即将过去,在北京肿瘤协会的引领下,缓和医疗专委会所有成员通力合作、协调发展,在汗水与智慧的投入中,缓和医疗专委会收获了新的成就...
-
大多数公职类考试中都有时政热点的考察,为了帮助大家备考,甘肃中公教育特为大家整理了10月新闻联播每日主要内容文字版摘要。下面是2021年10月22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摘要文字版......
-
▲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费孝通出任所长。图为费孝通(左三)与社会学研究所的工作者一起合影(资料图片)今年是费孝通先生(1910.11-2005...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