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评析2022年贵阳中考生物、地理试卷
试题命制突出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如第17题考查“调查校园里的生物”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设计调查表并如实记录,第18题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细胞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考查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第29题“探究土壤微生物对厨余垃圾的分解作用”,30题“探究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中某细菌数量的影响”这些题目都真实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
3.精心选择情境,贴近生活实际
试题注重情境设计,选材类型丰富,体现真实性和适切性。如第17题学生调查学校花园里的生物;第18题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细胞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第19题,食用路边摊点不卫生的食物对健康的危害;第21题以北京冬奥会为情境,弘扬奥运精神;第28题农业谚语指导农业生产,对谚语科学性进行分析;第29题垃圾分类有效利用资源;第30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倡导使用公筷。考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学习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丰富问题层次,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从不同方向切入探究问题,多角度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如第30题“探究使用公筷队餐后菜品中某细菌数量的影响”考查考生对细菌培养的基本实验设计和分析,考查实验结果的读取和分析能力。从变量控制、数据分析、测定指标等方面,多角度综合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问题设置逐层递进,多层次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如第29题引导考生预测实验结果并简述理由,考查逻辑判断的能力。展现考生的批判性思维,第30题(5)最后一问对防止食物腐败进开放性设问,展现考生的创新性思维。
5.概念理解与应用并重,多维度探查生命观念素养
试题通过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及概念间内在联系,渗透对生命观念的考查。如第18题通过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考查考生对结构和功能观的理解,第19题中对薯条中淀粉含有能量的理解,考查考生对物质和能量观的理解。第24题则通过狼与狐、郊狼的亲缘关系的推测,考查进化与适应观。
三
面向全体 着眼未来发展
促进考生终身学习
试题取材广泛,既有对研究方法的考查,也关注最新的科技进展,如第17题“调查学校花园中的生物”的研究方法,第18题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第23题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29题和30题科学探究的方法等,这些学科方法的渗透,激发考生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试题结构设置合理,具备一定开放性试题的比例,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如28题(1)、29题(4)、30题(5)、31题(3)从不同角度展现考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积淀。试题视角宽广,借助不同的题目渗透对考生进行劳动教育(第28题),试题还隐含了对目前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如28题关注我国的基因多样性,第29题则关注垃圾分类,有效利用资源,第30题倡导人们使用公筷,减少传染病。
通过创新情境设计、设问方式等途径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第31题的豌豆杂交实验考查3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其中1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着生方式,1对等位基因控制豆荚的饱满程度,1对控制茎的高和矮,这样的题干设计是对书本中练习的拓展应用。本题看起来复杂,要求学生准确把握试题信息的含义及其在子代分析中的应用,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总之,试题体现学科特色,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科学探究能力的思路和方法。试题设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展现出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以真实的科研数据,创建真实的科学探究情境,既有对实验目的、实验原则的理解,又有对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对检测指标的选择,落脚于问题的解决。试题富有学科特色,充分关注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尤其突出了科学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价值和地位。试卷包含大量数据图、结构图、流程图和遗传图解等非连续文本,既承载了生物学知识,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准确提取生物学信息,进而分析作答的能力。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聚焦核心内容,摒弃“死记硬背”,减轻课业负担。试题力求考出考生灵活开阔、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等思维特点,引导考生具备扎实的学识基础,领悟独特的学科思想方法,体会生命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学为所用、积极投身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意识和态度。
地 理
落实地理“双基”
助力“双减”落地
贵阳市第二十六中学高级教师 邱兵贵
在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指导下,贵阳市2023届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立足“双减”背景,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关注学生地理问题思维过程和解决方法。
一
地理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卷的试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要求为依据,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标命题、以学定考,助力“双减”落地。
试题涉及了“地球的运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大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以及城市建设成就”等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作为考查内容,突出地理基础知识中的主干知识的考查,一级模块覆盖率达100%。
试卷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约为7∶2∶1,试卷中70%的试题为容易题,考生对试题内容总体没有太多的陌生感,比较容易解答。例如,非选择题13第(1)小题以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的识别。非选择题15第(1)小题考查北京市的简称、地势特点以及气候类型。非选择题15第(3)小题考查北京市的城市职能等。这些考查内容都是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考生都比较熟悉。
2.突出考查学生阅读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试题延续中考地理“无图不成题”的特点,全卷共有8幅图,图文材料丰富,涵盖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地形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规划图等,形式多样。试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提供有关图文资料,使学生能够通过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中的有关信息,获取有用的信息,去思考、回答有关的地理问题,避免考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回答有关问题,从而实现“用”知识而非“背”知识的目的。
非选择题15第(2)、(3)小题以北京市城市规划为背景,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北京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图”,了解北京市各个城市功能区分布情况。这种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图对于初中学生不是很熟悉。学生通过认真查看图例,明确各图例符号代表的功能区,同时,阅读这样较复杂地图考生多一些耐心,这道题要拿分也是比较容易的。
3.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试题不仅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我国的每一次载人飞行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试卷开篇聚焦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继续谱写飞天壮举,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能力,试题首先要求考生读图回答当飞船成功发射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地理位置;然后,根据神舟十四号发射时间,推测当日贵阳的季节以及该季节景观特点;最后,依据图文材料,推导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工作期间将会度过的传统节日,迁移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试题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知识迁移、运用有效、有方法。
二
地理试卷突出特点
1.试卷凸显地理学科的独特的育人功能,彰显地理学科课程价值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试卷4-6小题聚焦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实课程标准中“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主要粮食生产不断进步,由供给短缺转变为供给基本平衡,这种巨变是中国科技力量不断增强的外在表现。
试卷7-9小题聚焦贵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居石板房,落实课程标准中“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等课程标准的要求,引领学生通过与乡村的情感联结,感悟家乡的美丽、乡村的变迁,思考家乡可持续发展之路。
试卷10-12小题聚焦资源安全,落实课程标准中“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等要求,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石油等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
2.试卷注重情景创设,关注核心素养的考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非选择题13第(3)小题,通过创设我国南方某地区修建蓄水大坝,大坝建成后,选择丁处建新村这一情景,要求考生说明丁处修建新村的优势。这道题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比较突出,学生应该首先理解聚落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然后通过阅读图中信息,思考哪些自然地理要素与该地聚落的形成有关,继而推导出丁处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等信息,综合得出丁处建新村的条件。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非选择题15第(5)小题,通过北京市全面实施城市整体规划,要求考生指出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为建设北京“和谐宜居”之都的生态功能,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与理解。
3.试卷关注地理表达,重视地理思维培养
试题要求考生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调动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对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准确、简洁、有“地理味道”的表达有所加强。
非选择题14第(5)小题,考查的是“大洲气候、水系的特点”,要求考生“比较尼罗河和刚果河两条河流的流量大小,并从气候角度说明成因”,该题为4分,要回答好该题,需要考生首先能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找出尼罗河、刚果河的分布,找出它们流经的气候类型,此外,考生还需要通过阅读三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图,清楚两条河流经过的地区气候特点,根据气候特点,归纳出气候对河流水量的影响。该题对考生地理思维、地理表达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今年的初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对今后初中地理教学许多启示:今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颁布,试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要求为依据,对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回归课标,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教师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强化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优化地理作业,夯实地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从地图中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善于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思维,解答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关阅读
-
2018年5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凭借小说《奔》(英文译名为Flights)荣膺国际布克奖,再次引发全球关注。...
-
奇闻异事:怪异双层湖。在遥远的阿拉斯加北部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湖泊努沃克湖。这个湖与众不同,其特殊之处在于湖水被一层冰冷的北极冷空气常年覆盖,其上部...
-
作文:忙碌的初三-一转眼,初三已过了一半。想起当年刚刚入学的自己,在小学的门前拉住妈妈的衣尾又哭又闹,无论妈妈怎样劝怎样哄我硬是不愿意进校门,最后还是被老师连哄拉地进入了教室...
-
全球知名的主流供应商,包括企业规模、主营及主要客户等。看看你了解多少?...
-
2018年5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凭借小说《奔》(英文译名为Flights)荣膺国际布克奖,再次引发全球关注。...
-
2018年5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Tokarczuk)凭借小说《奔》(英文译名为Flights)荣膺国际布克奖,再次引发全球关注。托卡尔丘克饮誉波兰文学界多......
-
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在宣布卸任CEO之后迎来了第一次远足旅行,那就是乘坐自己创办的商业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到外天空溜达一圈。 走向...
-
中国的科技实力为什么不够强?全球风口2020年作者|王煜全 来源|全球风口(ID:haiyinwangyuquan)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过去这段时间...
-
唐朝诡事录电视剧简介和剧情介绍,唐朝诡事录影评、图片、论坛...
-
美国MIT2016年十大突破性技术里面有三分之一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有关,核心都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德国的核心是工业4.0。按照我们的想法,德国是相对比较淡定的国家,但这辆战车出口......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