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郸城:“五区联动”歌满天(组图)

郸城:“五区联动”歌满天(组图)

时间:2024-04-14 08:52:37 作者:
摘要:郸城:“五区联动”歌满天(组图),

丰富多彩的大课间

县城新区美景如画

产业集聚区金丹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老城区升级改造居民乐开颜

郸城县产业集聚区远眺

郸城新华路华灯初上流光溢彩

现代农业科技园实行飞行器喷药防病治虫

本报记者 赵春喜 本报通讯员 刘杰 胡恩来

商务中心区不到两年时间荣膺全省“十快”、全市“最强”;产业集聚区摘取全省“一星级”桂冠后,正顺利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科技园获省政府批准,全市唯一;金丹乳酸成功上市“新三板”,彰显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龙头企业雄风;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地位进一步巩固;34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创造了4年108名考生被“两校”录取最多之县的辉煌佳绩……今年以来,面临国家宏观经济下行严峻形势,豫东小城——郸城县各项发展逆袭而上,各条战线捷报频传,为冲刺“十二五”写下精彩答卷。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牢固树立逢先必争、逢奖必夺、勇创一流的工作精神,统筹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教育文化区和老城区‘五区’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回眸“十二五”,郸城县委书记刘广明这样说。

教育园区——教育均衡发展“大手笔”

秋冬时节,天高云淡。漫步在郸城西城校园路宽阔的大道上,放眼四周占地千亩的“七校一中心”教育园区:北面,新建成的郸城一高、实验中学、新潮职专、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社区……高楼座座,书声朗朗;南面,正在建设中的新实验小学、第二职业中专、教师进修学校、全民体育运动中心……塔吊林立,机车和鸣。

“这里是新城区的核心地带,有1100亩地,如果招拍挂县里起码收入10个亿,在上面进行建设至少又要投入20个亿,能拉动多少GDP?但县里没有去搞开发,而是用来建设新学校,打造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顺应老百姓‘上好学’的期盼。”郸城县教体局局长刘现营告诉记者。

教育园区项目实施5年来,已累计投入15亿元,这对于一个县财政年收入6亿元国家级贫困县来说,确实是个“天文数字”。目前园区70%的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其他项目正紧锣密鼓全面推进。

近年来,该县每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都占财政预算总支出的3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每年把1—2件教育重点工作列入全县十件惠民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教育问题,列出教育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豫东教育名城”的目标。

把发展教育当做最大的民生工程。倾其人力、财力、物力,打造优质教育资源,以教育园区为龙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换来的是教育事业花开满园,硕果盈枝。今年高招,郸城34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创造了4年108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优异成绩;全县中招成绩也连续七年稳居周口市首位,同时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职教强县”等各项荣誉纷至沓来……郸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豫东小县,短短几年,却因教育声名鹊起,享誉中原。

产业集聚区——

科技创新“生双翼”

花木灼灼,杨柳依依;阡陌纵横,周道如砥。置身郸城产业集聚区,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像是一条条推动科技创新的大动脉,将沿线集聚的数十家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创业创新项目,一同驶上了快车道。

作为一个县级产业集聚区,令人惊叹的是这里有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9个国家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30多名博士后科研人员及高级工程师常年在这里从事科研工作。5年来,该县产业集聚区企业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18项,申请专利161件。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6项,先后荣获科技进步奖32项。金丹乳酸研发的“L-乳酸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销售额17.2亿元,在乳酸行业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天豫薯业,创新生产工序使淀粉纯度提高到99.99%,刷新了国家标准,20多种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全省第一、全国排名第二的圣光集团医疗器械产业孵化园顺利入驻园区。该县产业集聚区先后被评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和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集聚区,目前正积极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目前,郸城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圣光医药年产30亿支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项目,人福百年康鑫医药年产口服液6.4亿支抗病毒口服液项目,巨鑫生物科技年产600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金丹乳酸年产5万吨耐热级乳酸升级改造项目,通驰电缆年产100万千米特种电缆项目,英耐姆年产1.5万吨新型复合材料搪瓷钢板项目……一个个投资上亿元的科技产业项目在这里落地生辉。

“正是凭借科技的强大支撑,去年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283.3亿元,上缴税收4.6亿元,安排从业人员4.6万人,工业增加值完成59.3亿元,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28.7亿元。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永动机’。”郸城县产业集聚区党委书记王辉深有感触地说。

商务中心区——提挡加速“郸城速度”

位于郸城县城西南新城区内的商务中心区,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于2013年10月正式批复,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名列全省“十快”、全市“最强”商务中心区。

该县把打造商务中心区作为三产发展的支撑点和强力引擎来抓。坚持以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积极推行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专题招商、集群招商。去年以来,商务中心区引进企业10余家,同时对接成熟的有润商城市广场、华睿时代广场、义乌小商品城等商贸项目5个。

为营造良好招商环境,该县推行项目建设“一站式”服务,落实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每一个项目从开工到竣工都有一名处级干部一抓到底;坚持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现场观摩督察,组织职能部门现场办结园区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该县着力破解商务中心区要素瓶颈,通过盘活土地存量,调整用地结构,储备土地2000亩,保证了项目建设用地;通过银企合作和优化配置民间资本等措施,吸引多家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机构投资园区企业。并不断完善商务中心区公共服务,园区新建、改造道路3.8公里,“六纵三横”9条道路和绿地广场建设已全面启动。

目前,商务中心区入驻企业14家、个体工商户256家,吸纳就业人员4200多人,亿元以上开工建设项目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亿元,税收收入7999.4万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5亿元。

据该县商务中心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徐钊介绍,去年年初,万洋国际商贸博览城、陆鼎国际商贸城、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润商城市广场、新合鑫华睿时代广场等一批大项目上演了组团扎推入驻商务中心区的生动场面,标志着园区建设全面提挡加速。

粮食生产核心区——粮安天下“十二连增”

初冬的豫东大地,麦绿如毯,蕴育生机。郸城县把粮食生产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县为目标,强化措施,深挖潜力,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2014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3—2015年连续12年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特别是今年又创新纪录,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25亿斤以上,在广袤的豫东平原谱写了粮安天下的华丽篇章。

该县狠抓高标准粮田建设,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自2012年起,把高标准粮田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常抓不懈。通过整合资金,聚拢政策,集中布局,逐步推进,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溉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年产粮食稳定达1250公斤/亩以上的永久性高标准粮田。

“五年来,全县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4亿元,建成高标准粮田面积60余万亩,打造出了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全面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筑牢了农业丰产丰收的基础。”郸城县农业局局长张家全介绍。

该县大力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鼓励和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承包,发展粮食生产。目前全县已发展规模以上种粮大户600多户,培育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230家,流转土地面积达30多万亩。同时对土地流转发展粮食生产进行财政扶持,激发了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种粮热情,为粮食生产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活力。

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粮食生产的农机农艺融合。目前全县大中型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90%以上,秸秆还田率达60%以上,小麦机耕、机播、机收率达到100%。

以技术推广为手段,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该县通过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强力推进先进成熟的小麦、玉米生产新技术普及,为粮食生产树立了大批高产典型;以“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为平台,让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创造出了5亩小麦平均亩产1580斤、10亩玉米亩产1830斤的郸城县最高纪录。通过连续多年的不懈努力,该县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份额逐年增加,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空前提高。

老城区——

升级改造换新颜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郸城南街小广场,歌舞飞扬,工作一天的人们正尽情地跳舞健身,这与半年前的脏乱差、拥堵塞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是投资320万元刚刚完成的7700平方米老城区小广场改造项目。

“近年来,我们坚持统筹新老区发展、实现新老区共生共荣的理念,通过落实旧城改造项目,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出行进一步便利,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郸城县规划办主任徐其中介绍。

五年来,该县先后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3.4亿元,县财政配套资金4亿元,新修道路134公里,打通了县城内6条“断头路”,城区道路形成“十纵八横”的交通网;投资2.2亿元改造15个棚户区和城中村,建成面积61万平方米安置3800余户;计划投入4200万元的蓝天碧水洺河治理及11500米的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已完成85%;投资1600万元总长6900米小街小巷改造项目完成90%;完成了投资1200万元的“引黑入洺”工程,县城中心河重现碧水蓝天。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老城区旧城改造进展迅速,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民社区等项目同时驱动,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标准化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在人们面前,一片片棚户区正在旧貌换新颜,这里的居民分享着城市协调发展带来的“最大红利”。

“创新激发活力,责任提振动力,实干结出硕果。我们要继续唱响‘五区’联动歌,再绘富民强县新篇章。”展望“十三五”,郸城县县长罗文阁信心满怀。

郸城县巨鑫生物制药厂_郸城巨鑫生物_郸城巨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