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黄:清贫、清富与财富信仰
本文首发于:蒙格斯报告公众号(ID:MongooseReport)
《蒙格斯报告 》把理论研究根置于经济实际,为中国经济问题的观察与研究开创了一个新模式、研究方法及维度。报告以理论与实务为导向、以数据与计量为手段,为经济实际规划和管治,尤其是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
作者简介:朱小黄 经济学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会长;原中国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副行长,原中信银行行长、中信集团监事长。著有《远离冰山》、《价值银行》、《财富信仰》、《临渊结网》、《中国债务拐点研究》等专著和文集。
导 言
无论清贫,还是清富,都是人类对财富思考的思想成果,当然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社会情态的思想结晶。贫者有其思,富者也有其思,并无高下之分,但也带有贫困或富有的固有的偏见。努力、合法地拥有财富,让自己获得基于财富的自由和幸福,是每个人的财富信仰,让这个世界充满基于财富的爱和丰富的情感与人文的传承,并生生不息,是整个人类的财富信仰,无论你目前是贫困还是富有。
总之,财富信仰深刻地影响市场规则和人的行为,走向市场,深化改革,需要立足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富观,理解财富、运用财富和创造财富。
当我们谈论信仰时,人作为精神主体,其精神内容浩繁复杂,主流、支流清晰。总结归纳人类的各种思想和行为,大致可以发现存在三大文明发展意义上的信仰:
一是以身体为载体的信仰,这就是自由。人体身心活动的自由,包括财务自由、政治思想和身体行为的自由。实现这一信仰的方式是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道路等政治制度。民主体现了人体自由活动和思想表达的自由,法制则保障了这种自由的权利。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引导了民主与自由的方向。
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信仰,这就是宗教。宗教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和归宿,给人类这种自然界最有思考能力的动物提供了精神抚慰,达成宗教信仰的方式,是按照一定的程式实现精神的解脱修炼,比如基督教的洗礼、忏悔、礼拜,佛教的剃发、打坐、修行,等等。当然,信仰共产主义也是人类重要的精神信仰选择。
三是以物质世界为标的的财富信仰。不同社会形态下,不同文化背景下,会形成不同的财富观,但人类的整个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从来都是追求财富、分配财富的过程,财富所代表的物质满足度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从人性上讲,对物质财富的渴望是人类骨子里、基因中具有的信仰。在市场社会下构筑的财富观就形成了市场社会财富信仰,现代经济学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获取财富、合理分配的最佳制度设计和理想情景。在讨论财富问题时,我们姑且认定市场是实现财富目标的不二法门,从而讨论和研究如何在市场观念下重构财富观。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件功德,便是使人们知道追求财富和拥有财富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人的自由最终是身与心的自由。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财富积累的历史。只有社会和个人拥有适度的财富才是自由的动力和基础。如果说自由和宗教是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信仰,那么自由、宗教和财富事实上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三大信仰。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从种群角度来说,人类与万物同处又超脱万物,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从个体来说,竞争同样与生俱来。竞争就是人身上各式各样束缚的具体形式,超脱这一切束缚享有完全的自由是人类终极目标,从某种角度说,挣脱束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但身体的自由依赖于财务的自由。迁徙、旅游、休息、思考、运动、工作、吃饭、饮酒,自由地使用自己的身体是人类天然的权利,但这又是相对的。首先,人对身体的控制就是相对的。人的身体与主观意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例如人可以灵巧使用自己的身体,人的所思所想以身体为载体,但无法控制身体的强弱病恙生死等。其次,身体的自由需要以财务自由为条件。没有财务能力即财富作为后盾,身体的自由仍然是有限的。例如,没有钱便无法迁徙。因此,人类追求自由的过程,就是创造财富,积累能力,实现身体自由的过程。任何有利于这个过程的社会规则可以视为文明的产物,任何不适于这个过程的社会规则便是对文明的反动。
宗教已被广泛凝结成人类文明的公共结晶、自由选择的精神家园,但人类对财富的向往其实更甚于宗教。宗教是对世俗生活之外的精神的安慰,而财富却是对世俗生活中的人的真实的安慰。但人类迄今为止对财富的认知水平,却远未达到宗教的水平。由于财富的具体利益属性,反而使得人类对于财富的认识,过于直观和实际,过于原始和直接,过于自私和占欲,反而显得浅薄。因此,对财富认识的正本清源,不仅对财富快速积累中的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地区),而且对已经积累相当财富的日、美、欧,也都是必要的思想行动。
尚在贫困之中的人们,常常崇尚清贫的理念。当代中国比较有名的《清贫》(方志敏作)一文便是代表作。“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这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苦难的地方。”其实这种“清贫”思想也是源于中国文人儒家修养的规范。从《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传承下来的清贫度日、妙手著文的风度,也是中国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环境下,社会、个人财富积累不足的表现。贫困的人们只得借用“清贫为荣”的精神力量的思想流,既可安慰,也可维稳,朝野兼用。
而日本前些年开始流行“清富”思想,船井幸雄所著《清富思想:修德则必胜》一书,影响颇众。与清贫思想作为贫困中的国人精神指南不同,清富思想是对拥有财富的社会予以驾驭财富的精神指导。清富提倡在一个物质丰硕而精神贫瘠的社会,要遵循自然法则,修炼人德与人格,指出“厚德清心,富而不骄,是为清富”。作者指出,人德的真意,不是清贫而是清富。可见拥有财富也是人类本意与出发点。
无论清贫,还是清富,都是人类对财富思考的思想成果,当然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社会情态的思想结晶。贫者有其思,富者也有其思,并无高下之分,但也带有贫困或富有的固有的偏见。努力、合法地拥有财富,让自己获得基于财富的自由和幸福,是每个人的财富信仰,让这个世界充满基于财富的爱和丰富的情感与人文的传承,并生生不息,是整个人类的财富信仰,无论你目前是贫困还是富有。
但人类文明进行到今日,就事论事的思想方法已不能解释社会的要害。
须知生死、财富、权利、情感乃世人四大迷局。因缺乏宗教安慰,世人喜生惧死,不知所措;因缺乏社会制衡,权大无界,趋之若鹜;因缺乏财富传承,掠财炫富贪婪无比;因功利虚荣,无谓真情,失却情感纯美。观察当今社会各种怪现象,不过这四大病态的折射而已。尤其是中国社会从农业自然经济转型现代工业社会只近百年,其中又历经曲折反复,至上世纪“文化大革命”,丧失社会基本价值观念,丧失人伦基本理念,以摧毁财富为己任,遑论对财富的哲学性认识。而财富的存在与积累却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物质与精神”的沉淀。当一个国家、民族,从一个幼稚社会、动荡社会的结构向成熟社会结构转型时,必然会引来在社会哲学、文学、经济学方面的逐渐深刻,其中财富观念的深刻程度也是人群社会成熟的一个标点,当这种认识趋于成熟时,标志着社会转型的成熟。当社会治理结构趋于成熟时,除了经济上以投资为主要动力转型为消费型社会,对财富的认识也会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这就是当今社会——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后——中国的某种变化。
国人财富观念尚存幼稚,重视财富态度却没有真正的财富生活。财富生活要有偏好,有取舍,虽喜财富,更好品质。而财富态度,或鄙视,或追崇,或自视清高,其实都已被财富所牵引,失去取舍。财富不仅是物质的累积,也是文明的累积。具有真正的财富生活,才会有正常的财富态度,而正确的财富态度却需要生活的积累。从积累财富到从容驾驭和运用财富,也是一个艰难的脱胎换骨的过程。于国而言,百年之内,无法企及;于族而言,卅年之内,无法企及;于家而言,三代之内,无法企及。中国社会快速的财富积累使得财富人士大多不能摆脱暴发户心理,即“匮乏心态”。拥有财富并没给许多财富人士和他们的后代带来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及健康生活方式,却常带来无节制的放荡挥霍等不健康的生活。这些人无法进入精英社会,使得社会财富积累与社会文明进步脱节。社会缺乏与财富相适应的文明基础,便会显出驾驭财富的能力不足。
一些人对财富的错误认识更需要批判,比如对财富的仇视与贪婪,关于财富的继承与创造、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速度与质量、平均与差异,等等,都有很多流传甚久的误区,有的误人子弟,有的欺世盗名,有的顾左右而言他,所有这些,都需要重构和升华。
财富信仰基于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和判断事物的标准,我们试举几个问题来讨论。
财富与契约精神
社会财富既是物质的,也是抽象的,如一栋楼是物质的,而高低、面积等数据又是抽象的,既有客观存在的属性,也有社会权利的属性。财富的存在总是以法律文书的形式来证明,财富的聚集流转表现为法律上权属关系的转让。不以法律规定形式存在的财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并不是真正的财富。因此,财富的形成过程就是一系列交易并签约的过程。合法才能实现财富积累,符合契约合同精神才能形成法律意义上的交易。如果说私权与物权是财富的实体保障,那么契约精神便是现代文明环境下财富的灵魂。须知,没有每一份具体守信的契约,便没有每一份具体的财富。财富社会的基本文明便是契约精神。可见,财富信仰立足于稳定的产权制度和民事法律关系,即契约社会环境。
人为何要储蓄?
人为何要储蓄?财富为何要传承?对于你的后代来说,你不过是逐渐被淡忘的故事而已,那你为何会狂热地创造、收聚、储蓄财富留给你不可能认识的他们?那些未来的肖或不肖的子孙,何德何能凭着血统就心安理得地坐享你一生的心血?其实人类的任何社会行为都源于某种生物特性。任何生物体的全部行为都是为了家族基因的传承和种群繁殖。生物的传宗接代是以群体永续为本能目标的。从动物的本能来看,在传宗竞争中谁能占有更多的物质资源,如狮群、狼群的领地,谁就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即猎物也即蛋白质,并从而获得繁殖机会,即基因继传的机会。谁能为后代留下更多的物质资源,后代为之传宗接代的机会也更大。人类聚集财富留给后代的行为,其实是生物本能而已。可以说,合理合法地积累财富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和天然本能,是自然公平的体现。财富信仰来源于人类本能,应该得到尊重。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财富信仰本能决定了一些经济现象的规律。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问题上,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为了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最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希望推动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在银行信贷准入、资金供应、资本市场准入和产业政策上都有显见动作。但总的来看,收效不大,原因何在?其实在市场环境下,人们追逐财富的本能使得市场产生很强的趋利动力,在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5%左右,而虚拟经济(金融、资本市场、互联网)资本回报率20%以上的状态下,当股市疯涨令人血脉膨胀,所有的经济元素尤其是资金一定会流向高回报或高回报预期地域,降准的政策使银行融资能力增强,但这些资金必然东弯西拐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导致实体经济更加尴尬。
实体经济的困难在于税负过重,费用太高(负债率高),提高实体经济资本回报需要减税、降息。唯其如此,才能吸收各种经济元素流向实体经济。仅仅放松社会银根,只会加剧资金流向非实体经济。这是经济的本能所致,并无他法。可见,财富信仰是立足于市场规则和人性取向的天性,不尊重利益激励将一事无成。
总之,财富信仰深刻地影响市场规则和人的行为,走向市场,深化改革,需要立足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富观,理解财富、运用财富和创造财富。
相关阅读
-
赚钱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尤其在如今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快速的赚钱方式。但是,是否存在一种绝对快速的赚钱方式呢?本...
-
在偌大的自然界中,或许就存在着我们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生物。比如接下来我们说的这一种超自然生物,它的名字叫做SCP173,由于它的外表非常可爱,就像一颗花生一样...
-
为什么我们宁愿望梅止渴,也要盼着出去吃火锅奶茶和烤肉?...
-
经过升级焕新后,浦东图书馆六楼的“数字阅读与学习中心”明天将以全新面貌对读者恢复开放。届时,这个集“数字阅读、体验、学习、活动”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文献记载、风俗、语言等差异造成花生有多个别名,这一问题已有学人关注。 花生本来被公认起源于美洲...
-
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
为什么我们宁愿望梅止渴,也要盼着出去吃火锅奶茶和烤肉?...
-
经过升级焕新后,浦东图书馆六楼的“数字阅读与学习中心”明天将以全新面貌对读者恢复开放。届时,这个集“数字阅读、体验、学习、活动”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
世界上有实力的生物科技公司的排名?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领域?
是百年老字号,也是领域创新者,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孕育的成果,也是莱茵河流淌途中跳动的脉搏。在生命科学工具这个近几年诞生的词汇出现后...
-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名字叫超级生物探寻指南,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科普书,主要讲的是大自然里各种有趣的超级生物的故事。什么是超级生物呢?我们可能会问...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