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被误读了千年的生物种间关系:“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被误读了千年的生物种间关系:“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时间:2024-05-01 04:55:02 作者:
摘要:被误读了千年的生物种间关系:“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写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被误读了千年的生物种间关系:“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诗经·小雅·小宛》写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螟(míng)蛉(líng):螟蛾的幼虫

蜾(guǒ)蠃(luǒ):一种黑色的细腰土蜂

生物之间的共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之间_生物共生现象有哪些_生物之间共生现象指是什么

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因此捕捉螟蛉当作“义子”来养育,所以“螟蛉之子”成了养子养女的代名词。

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贏把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人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赢幼虫的食物。这两种生物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生物共生现象有哪些_生物之间的共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之间_生物之间共生现象指是什么

生物共生现象有哪些_生物之间共生现象指是什么_生物之间的共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之间

生物共生现象有哪些_生物之间共生现象指是什么_生物之间的共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之间

雄性蜾蠃,向风一样自由,完成交配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不参与筑巢和抚育后代。

雌性蜾蠃,天生劳碌命,她不但要单独完成筑巢,而且要为娃准备食物,它捕捉螟蛉幼虫入巢,用尾上的毒针刺人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蜂毒麻痹了螟蛉幼虫,使他们不会死去,一直处于被麻痹的状态(营养丰富而且很保鲜),蜾蠃把巢室封住离开,从卵中爬出来的蜾蠃幼虫,便以这些螟蛉幼虫为食物,螟蛉幼虫,被蜾蠃幼虫一口一口地吃掉,直到死亡,蜾蠃发育成健壮的小土蜂,飞出去继续嚯嚯螟蛉。

线索梳理:螟蛾生了螟蛉,螟蛉被蜾蠃挟持了,但没有马上撕票,蜾蠃把螟蛉麻醉,给蜾蠃娃做了一个“毛毛虫面包”。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而食之”,所以螟蛉和蜾蠃是捕食关系。

——大千生物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泛指稻螟蛉、棉铃虫、菜粉蝶等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蜾蠃,一类昆虫的通称,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胡蜂总科。蜾蠃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为蜾蠃的幼虫的食料。古人错认为蜾蠃养螟蛉为子,因而把“螟蛉”或“螟蛉子”作为养子的代称。

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从广义上来讲,捕食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典型的捕食,捕食者在袭击、杀死猎物后将其吃掉;(2)食草,捕食者逐渐杀死被捕食者(或者不杀死),但只消费一部分;(3)寄生,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有密切关系,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在寄生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寄生者总能导致寄主死亡的方式,称为拟寄生。拟寄生现象在昆虫中极为普遍,凡是昆虫对昆虫的寄生都属于拟寄生,主要是寄生蝇和寄生蜂。蜾蠃与螟蛉之间的关系,就属于拟寄生。雌性成虫把卵产在寄主的体表(如寄生蝇)或体内(如寄生蜂),孵出的幼虫靠取食寄主的体液或组织为生。

幼虫成熟后在寄主体内化或从体内钻出在寄主体表结茧化师,同时伴随着寄主的死亡。拟寄生的物种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各种寄生蜂和寄生蝇常被用于进行生物防治,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松毛虫,用金小蜂防治棉红铃虫等。

由于拟寄生的这一导致寄主死亡的特点,使拟寄生更接近于典型的捕食;而且从广义上来讲,寄生也属于捕食的一种。

——包春莹.螟蛉和蜾蠃的种间关系是什么,是捕食还是寄生?[J].科学世界,2014(04):102.

编辑 |苏子洋

审核|石志伟

策划| 张 静

生物共生现象有哪些_生物之间共生现象指是什么_生物之间的共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之间

本文转自公众号“生物铭课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