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治得好的慢性病,治不好的“穷病”:中国农村慢性病人生活实录

治得好的慢性病,治不好的“穷病”:中国农村慢性病人生活实录

时间:2024-05-09 00:57:46 作者:
摘要:十五年来,慢性病的并发症像魔鬼一样缠着母亲。在严重的时候,她会面部潮红、心悸,这些症状吓坏了她——她经常会平躺着床上,两眼空洞地望着某处,一句话都没说,但每一个动作都在诉说着绝望。

十五年来,慢性病的并发症像魔鬼一样缠着母亲。

在严重的时候,她会面部潮红、心悸,这些症状吓坏了她——她经常会平躺着床上,两眼空洞地望着某处,一句话都没说,但每一个动作都在诉说着绝望。

家里那个小村子的乡亲们,早已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却开始找上了他们。

图片

很多人一直有一个误解,慢性病的主打选手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性疾病、糖尿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类疾病,总被联想为“富贵病”,似乎只有高收入发达国家的高脂肪饮食和缺乏活动的生活方式才会导致。

但是,实际上,80%的慢性病死亡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网站慢性病专栏中,提出了关于慢性病的十大误解,误解之一便是 “慢性病主要危害富人”[1]。

与这种误解截然相反的是,穷人比富人更有可能患慢性病,穷人比富人更容易因慢性病而死亡。

图片

52岁的Roberto从不担心自己的高血压,也不关心自己的饮酒和吸烟习惯。图片来源:WHO官网

WHO官网上列出了一个患有高血压农民的例子——他从来不担心自己的高血压,也不关心自己的饮酒和吸烟习惯。“他是如此固执,”他31 岁的女儿说,“我们无法谈论他的健康。”

这像极了母亲。

母亲从来不认为自己的“三高”需要控制,也不关心饮食,由于眩晕症状,也从来不运动。

由于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对疾病主要以控制、改善为主,患者往往需长时间服药,加上合理的生活方式,这要求患者具备较高服药依从性和积极自主地改变生活方式。

但生活方式是什么?

生活方式背后是一个人以及他的所有生命。

多个研究调研了农村慢性病的防治现状,提到农村人由于经济原因,通常不选择正规机构就诊[2]。

这些年来,母亲经常光顾县医院、乡镇医院,偶尔会在我和姐姐的强力干预下去市医院,前者给的治疗方案无非是输液——通常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中药注射液;市医院会开几味药,让母亲吃完这个疗程之后再去复查,但母亲从来没有复查过,也从来没有明确的治疗路径。

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文化落后,对慢性病知识的缺乏,疾病防治意识薄弱,使农村慢性病问题更加显现。

图片

《我不是药神》中,药贩子张长林的一句话让无数人无限感慨:“我卖了这么多年药,发现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你治不好,也治不过来。”

农村人大多用药依从性不强,并且对日常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表示不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曾经过着粗粝的生活,亦形成了粗粝的想法,不能理解慢性病的防控要点,不能理解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作用。

他们常常在症状出现时去医院(大多是乡镇、县级医院),“生病了就吃几味药物、打几针”;在症状缓解时认为自己成了健康人,对健康干预报以鄙夷的态度,“运动啥的都是闹着玩儿的,生病了还得治”。

图片

近些年回家,村里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多个研究表明,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最主要的因素,慢性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3]。

常年累月,农村慢性病患者盲目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旧有信念,难以控制慢性病,在病人与健康人的身份间切换,在治愈的希望与又犯病的绝望中游移,这种无法彻底摆脱的疾病成了他们无法理解的灾难。

图片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