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国观察:中国下一代人工智能公司,不同的逻辑与20个人
我们筛选了20位今年以来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日渐活跃的KOL,期待他们讲出中国AI新故事。以下排序不分先后。
周伯文
衔远科技创始人
周伯文博士目前是清华大学惠妍讲席教授、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2022年5月亦创建并领导清华大学电子系协同交互智能研究中心,拥有二十多年自然语言生成、对话与交互式人工智能的研究经验,他2016年提出的自注意力融合多头机制的自然语言表征机理是Transformer架构的核心思想之一,被Transformer、GAT等论文引用超过2,000次;在AIGC领域,他提出的自然语言生成算法被引用3,000余次。
周伯文博士创业前为原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云与AI总裁,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此前,他在美国学习与研究人工智能近20年,为原IBM Research美国总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院院长、IBM Watson集团首席科学家、IBM杰出工程师。2021年年底,他创立衔远科技,以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数实融合,实现从需求洞察到产品创新全过程数智化,颠覆式地完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创新。
杨植麟
循环智能联合创始人
杨植麟博士是循环智能(Recurrent AI)联合创始人,智源青年科学家。由杨植麟博士带领研发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银行、保险、房地产和汽车等行业,日均处理对话超一亿次、覆盖数百万终端用户。其研究成果累计Google Scholar引用超过16,000次(2023年2月统计);作为第一作者发表Transformer-XL和XLNet,对NLP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分别是ACL 2019和NeurIPS 2019最高引论文之一;主导开发的盘古NLP大模型获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之星奖";曾入选2020年“2020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曾效力于Google Brain和Facebook AI,博士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
蓝振忠
西湖心辰创始人
蓝振忠,卡耐基梅隆大学 (CMU) 人工智能博士,曾任谷歌人工智能研究院科学家,NLP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训练语言模型“ALBERT”第一作者,2021年被麻省理工大学评选为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之一。蓝振忠十几年致力于研究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及深度学习的结合应用。2021年,他创立西湖心辰,专注于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行业领先的Al绘画“造梦日记”、AI写作“Friday” 、A心理咨询“聊会小天” 等平台级人工智能应用。
唐杰
清华大学教授
唐杰(ACM/AAAI/IEEE Fellow),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获国家杰青。研究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数据挖掘、社交网络和机器学习。发表论文300余篇,获ACM SIGKDD Test-of-Time Award(十年最佳论文)。谷歌引用超过2.8万。
2019年,唐杰博士参与创立智谱AI。2020年智谱AI研发 GLM 预训练架构并开始训练百亿参数模型,2022年进一步推出高精度开源千亿模型 GLM-130B,斯坦福报告显示 GLM-130B 是性能上可与 GPT-3 基座对标的双语开源模型,已有55个国家和地区989家机构申请使用。2023年2月,智谱AI联合清华大学研发了ChatGLM,该模型基于GLM-130B 持续进行文本和代码预训练并通过有监督微调等技术实现人类意图对齐;支持英伟达和华为昇腾、海光及申威等国产芯片进行训练和推理,开源的 ChatGLM-6B 模型全球下载超过70万,持续两周位列 Huggingface 全球模型趋势榜榜首。
沈向洋
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IDEA研究院理事长
沈向洋博士是IDEA研究院创院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和科技产业领袖,在学术界、企业界、投资界拥有重要影响力。他曾任微软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推动中长期总体技术战略及前瞻性研究与开发工作;参与创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培养了众多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
黄民烈
聆心智能创始人
黄民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情感对话系统开创者、聆心智能公司创始人。著有国内第一本关于自然语言生成的著作《现代自然语言生成》。其引领的团队是国内最早从事大模型研发的团队之一,自研全球 TOP1的中文对话大模型OPD,并率先推出了国内首个大模型安全评估框架。以自研超拟人大模型为底座,打造了机器属性与人格属性统一的对话智能体,推出产品AI乌托邦。
周明
澜舟科技创始人兼CEO
周明是澜舟科技创始人兼CEO,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和五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世界NLP领域的领军人物,世界上发表ACL论文最多的学者之一。曾任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长期领导微软亚洲研究院的NLP研究,在计算机创作、机器翻译、搜索、推荐、预训练模型等领域获得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微软的各类产品中。2021年创立认知智能公司澜舟科技,该公司致力于开发最先进的下一代认知智能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和多模态信息的理解和生成、机器翻译、知识图谱、问答和推理、行业搜索、知识服务等技术。
何晓冬
京东副总裁
何晓冬博士二十多年来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与视觉多模态智能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是本领域世界级科学家。加入京东之前,何晓冬博士就职于美国微软雷德蒙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员及深度学习技术中心负责人。他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引用4万余次。他多次获得ACL杰出论文奖、IEEE SPS最佳论文奖等奖项,他领导团队聚焦智能技术的前沿突破及智能服务与产品打造,大规模赋能政务、医疗、零售、金融等产业,并获得 2022年获得京东集团优秀管理者奖。他拥有清华大学学士学位及密苏里大学博士学位,同时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等院校兼任教授。
田奇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
田奇教授,现任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田奇曾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计算机系正教授,华为诺亚方舟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于计算机视觉多领域研究工作,现为清华大学神经与认知计算中心、中科院计算所、中科大、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讲席教授或者客座教授,兼职东南大学博导。
王海峰
百度首席技术官
王海峰博士先后创建和发展了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语音、图像、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百度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先后负责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翻译、百度智能云等业务。
王海峰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ACL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历史上首位华人主席 (President) 、ACL亚太分会创始主席、ACL Fellow,还是IEEE Fellow、CAAI Fellow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等。王海峰任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副理事长等。
周靖人
阿里云智能集团首席技术官
周靖人,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博士,IEEE Fellow,拥有几十篇顶级会议和期刊论文,并持有多项专利发明。研究领域包括基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数据计算处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平台。曾任微软研究院研究员、微软研发合伙人。
杨红霞
前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科学家
杨红霞,美国杜克大学统计学博士毕业,前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科学家,带领团队探索认知智能技术在阿里的发展与落地;发表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会议、期刊文章80余篇,取得美国和中国专利近20项。她曾带领团队获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奖、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21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等荣誉。杨红霞曾任IBM全球研发中心Watson研究员和Yahoo!计算广告首席数据科学家;2022年6月,入选2022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50;2022年10月从阿里达摩院离职。
王慧文
光年之外创始人
王慧文,互联网连续创业者,曾参与创立校内网(现人人网)、来电网、淘房网。2010年,他加入美团,任联合创始人。2020年,王慧文宣布从美团退休。今年2月,他宣布成立光年之外,个人出资5千万美元,估值2亿美元,自有资金占股25%。
王小川
百川智能创始人
王小川是搜狗公司创始人,主导开发了搜狗搜索、搜狗输入法、搜狗浏览器等产品。他先后推动阿里巴巴和腾讯战略入股搜狗。2017年,他带领搜狗在美国纽交所上市。4月10日,王小川宣布,入局大模型赛道,公司名为“百川智能”,定位为一家研发并提供通用人工智能服务的中国公司。
李笛
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
李笛,曾任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微软小冰全球总经理及微软Bing搜索引擎亚洲区总经理。他于2013年加入微软,同年创立微软人工智能情感计算框架,并于2014年推出微软小冰。为加快小冰产品线的本土创新步伐,促进小冰商业生态环境的完善,2020年7月13日,微软宣布将小冰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并委任李笛为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
刘群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
刘群,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负责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自然语言理解、语言模型、机器翻译、问答、对话等。他的研究成果包括汉语词语切分和词性标注系统、基于句法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篇章机器翻译、机器翻译评价方法等。他曾任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教授、爱尔兰ADAPT中心自然语言处理主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负责人。2022年1月6日,刘群入选ACL Fellow。
黄铁军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
黄铁军,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黄铁军一直在积极推动构建类脑人工智能的技术路线:结构层次模仿脑,器件层次逼近脑,智能层次超越脑。黄铁军教授也是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思想者,他此前提出,要先放下“理解智能”的迷思,以神经科学为基础,构建神经形态计算系统,再通过训练实现强人工智能。
郭传雄
字节跳动AI Lab团队总监
郭传雄,就职于字节跳动公司,从事机器学习系统、数据中心网络、硬件研发方面的工作。在加入字节跳动之前,他是微软研究院的研究员。他也曾在微软云计算部门Azure Networking从事研发工作。他的研究兴趣是理解、设计、并运营大规模高可用计算机系统。此前,他因对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的贡献而入选IEEE Fellow。
杨斌
MiniMax联合创始人、技术合伙人
多伦多大学博士,师从人工智能国际顶尖学者Raquel Urtasun。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7,000+,是英伟达2018年先锋研究奖及微软2021全球博士奖学金获得者。在2017年作为核心创始成员共同组建了全球第一个自动驾驶 AI 研发中心(Uber ATG R&D)。在2021年作为核心创始成员加入了无人驾驶初创公司 Waabi,发布了业界第一个全球领先的数据驱动神经渲染自动驾驶仿真环境。于2022年回国加入MiniMax。MiniMax是目前国内同时拥有文本、语音、视觉三个通用大模型引擎能力的创业公司。
张宏江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
张宏江博士是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目前也是智源研究院理事长。他是国际著名的多媒体领域的开拓者和意见领袖,是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计算机协会 (ACM) 院士和电气电子工程协会 (IEEE) 院士;曾担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及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之一并任副院长;曾在金山集团、猎豹移动、迅雷及世纪互联担任要职。
相关阅读
-
长江三峡全线可以使用GMS电话以及CDMA电话,您可以在豪华游船上随时随地与您的家人及朋友的联络。 当您办理完登船入住手续后,您会得到一张乘船卡,在卡上签好您的房号和姓名后...
-
危险的“14岁”现象,男孩女孩都危险!父母要这样陪孩子度过!
14岁左右的孩子是‘半成熟’的,既有独立成熟的一面,又限于经验、年龄独立不起来,也就造成了家庭教育最困难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家长一定要下足功夫,把问题妥善解决...
-
绞尽脑汁想要教育好孩子,不如先把自己安顿好。...
-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这样的人让我尊敬作文...
-
想学好专业知识,必须多看文献资料,这些文献查找方法你知道吗?
摘要:专业课是考研的重中之中,尤其是复试阶段,专业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要学好专业课,提升专业水平,光是学习参考书目是不够的,还需要多多...
-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x0d\x0a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x0d\x0a一、 伟大的祖国(位置)\x0d\x0a1、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x0d\x0a2、 海陆......
-
《中国金融》|谢瑞武: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成都市的实践与成效
作者|谢瑞武「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7期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发展...
-
如此一个平庸皇帝扎堆的朝代,竟然维持了近300年的统治,实在令人称奇。这是什么原因呢?\n\n...
-
2020年12月5日22时许,时任吴亦凡执行经纪人的冯某以挑选MV女主角面试为由,约都美竹(18岁,女)到吴亦凡家中参加聚会。当晚,大家都交出手机统一保管后...
-
此次论坛以“新领域、新赛道、新空间”为主题,围绕区域创新体系顶层设计、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等多领域开启“头脑风暴”...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