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重金属镉污染加重 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获进展

重金属镉污染加重 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获进展

时间:2024-05-11 21:54:12 作者:
摘要: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副研究员庄萍等科研人员以6种不同镉污染浓度的大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4种不同体外模拟消化以及动物(小鼠)模型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副研究员庄萍等科研人员以6种不同镉污染浓度的大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4种不同体外模拟消化以及动物(小鼠)模型,研究了大米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及其相关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全环境科学》。

171857_202003131518321.jpg

镉是土壤污染中常见的有毒元素,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普查结果显示,重金属镉污染加重,全国土地镉的点位超标率为7.0%。一项全国性稻米污染状况调查表明,在矿区附近生产的所有稻米中,近65%稻米中的镉含量超过了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0.2mg/kg)。为了准确评估人类暴露于污染食物中的重金属,测定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度对于风险评估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发现,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分别为15-56%、18-56%和3.71-54%(以肾、肝和股骨为靶器官),与污染稻米中总镉浓度呈负相关(r2=0.74-0.94)。不同的体外模拟消化方法测定的大米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存在差异,4种体外消化方法所获得的镉的胃和肠生物可给性分别为57-83%、55-94%、42-98%和34-94%(胃阶段);34-49%、21-43%、28-55%和14-56%(肠阶段)。

当评估体外和体内结果之间的关系时,4种体外方法与基于肝脏或肾脏的小鼠模型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其相关系数为r2=0.0006-0.52。不同方法的体外消化模型结果差异很大,说明体外消化法预测污染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存在一定局限性。

该研究结果对论证体外消化方法预测体内实验的生物有效性的可行性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科学报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