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核心知识归纳+单元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核心知识归纳+单元测试

时间:2024-05-15 04:55:11 作者:
摘要:与您分享中学教育经验、学习方法、百科知识、暖心美文!

第二单元 民主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1课时 生活在民主国家

一、民主的足音

1.在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2.怎样正确认识民主价值?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3.我国民主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4.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5.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二、新型的民主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有生命力的新型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哪些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的民主。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2)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真实的民主。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3)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

(1)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我国的人民当家作主是如何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之中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第2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

一、行使民主权利

1.什么是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我国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

3.公民通过哪些途径行使民主权利?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4.民主选举的形式、原则、对公民的要求有哪些?

(1)形式:例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2)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3)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5.民主决策的要求、形式有哪些?

(1)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2)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6.我国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二、增强民主意识

1.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

(1)必要性: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意义: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有何要求?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现代公民如何培养民主意识?

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在家努力一点

考试干倒一片!

趁现在,偷偷逆袭

全科重难点特训营

价值499元,现在限时9元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

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良法的含义是什么?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3.怎样理解“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有哪些内容?

(1)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2)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5.法治的意义有哪些?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描绘法治蓝图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3.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及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

(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最终结果: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一、法治政府

1.我国政府的作用和性质是什么?

(1)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性质: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2.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3.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别是什么?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怎样实现依法行政?

(1)政府:依法行政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5.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二、厉行法治

1.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厉行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怎样厉行法治?

(1)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3)国家(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4.国家和社会治理怎样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单元测试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在家努力一点

考试干倒一片!

趁现在,偷偷逆袭

全科重难点特训营

价值499元,现在限时9元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_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有哪些能力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