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纪录极端高温将经常发生,到本世纪末变成1-2年一遇!”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接受专访
与平均气候相比,极端气候事件对全球增温的响应更加敏感,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对区域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大。
未来中国地区极端暖事件将会增加,极端冷事件将会减少。目前5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件在21世纪末将变为1-2年一遇,意味着现在发生的破纪录的极端高温事件会变成经常发生的事件。
190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相对1981~2010年平均值) 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NBD:极端天气以后会频繁出现,未来会以什么样的趋势呈现出来?
张兴赢:气候变化模拟预估显示,至少到本世纪中期,未来全球地表温度将继续上升;极端高温、海洋热浪、强降水和部分区域农业与生态干旱的频率和强度、强热带气旋比例将增加,北极海冰、积雪和多年冻土将减少。
另外,持续的全球变暖还会进一步加强全球水循环以及潮湿/干旱事件的严重程度。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和活动层底部温度变化 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精准预报灾害性天气难度很大
暴雨预报技巧评分为0.2左右
NBD:精准的天气预报对于应对极端天气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您认为精准预报、预警的难点有哪些?
张兴赢:大气是高度混沌的体系,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对大气运动本身造成不可预知的扰动性,加上气候系统多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再叠加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总体增暖效应和热量变化,使得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难度变得非常高。
多年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可以更快、更剧烈、更频繁、更集中地发生。其中,极端暴雨、极端高温是近年来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和预报挑战,因为这种极端天气的科学机制,在今天看来,与以往的典型天气形势和传统认知相比,变得更加复杂。
NBD:应该如何提升极端天气的预报准确性?
张兴赢:目前我国24h晴雨预报的技巧评分为0.85以上,暴雨是国际上公认的预报难点问题之一,近15年,美国24h暴雨评分为 0.15-0.28,我国暴雨24h评分为0.15-0.23(1为满分,意味着预报完全准确)。精准预报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极端强降水、强对流天气预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未来,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气象观测的精密程度,从而提升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水平;其次,要不断提升数值模式预报能力,提高模式对大气运动规律及天气的预报能力,特别是灾害性、极端性以及高影响天气的精细化与精准化预报能力;最后,要充分挖掘多源观测、数值模式预报的有效信息,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客观预报技术,进一步提升预报准确率。
“热岛效应”使城市易引发暴雨
NBD:为什么相比于村镇,城市更容易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
张兴赢:相较于其他地区,城市对气候灾害具有“放大镜”作用。
随着城镇化不断加快和人口经济体量的增加,城市暴露度和脆弱性提升。城市大量混凝土表面能够吸收和储存太阳能,夜间释放,城市中的生产生活、交通设施等排放热量等因素易造成通常讲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集中分布着高层建筑物,植被较少,与郊区共同形成的城市热岛环流使得城市上空热对流不断发展,容易引发暴雨。
与此同时,伴随着现代化发展,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不断排放,更有利于城市上空凝结核的形成,致使城区相比郊区具有更好的降水条件。
此外,城市扩张会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化,最突出的是城市的“不透水面”大量增加。降水到达地面后下渗大量减少,积聚于地表产生城市内涝,同时引发各类风险问题。
NBD:您觉得目前我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如何?
张兴赢:当前,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确定28个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在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气候灾害风险管理、公众健康、宣传教育等领域广泛开展适应行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相对薄弱,知识和经验供给仍不充分,先进适应理论、适应技术储备不足。二是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体制尚不完善。三是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薄弱,行动力度不足。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市政基础设施不足,行动尚未全面开展,能力有待提升,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
NBD:我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与国外相比有多大差距?能借鉴哪些经验?
张兴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第一批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暴雨内涝和高温热浪是我国城市面临的重要气象灾害。国际上,鹿特丹的“多级蓄水开放空间设计理念”、哥本哈根的“基于多用途空间设计的暴雨管理体系”、《伦敦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纽约适应计划》《新加坡气候行动计划》等成功案例,对我国实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提高城市交通设施标准等应对极端气候事件
NBD:我们一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气候变化。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我国做了哪些工作?
张兴赢:我国一贯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是适应气候变化政策覆盖范围和政策体系构建不断深化。2013年我国首次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明确了2014年至2020年适应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2014年出台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同步推动,进一步推动强化重点领域和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行动。2016年相继发布城市、林业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二是提升气候监测预警水平,开展重点领域和敏感行业的影响和风险评估。建成由地面自动气象站、雷达、自主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完成多种气象灾害的灾情、风险普查、区划。气候变化敏感领域的监测网络布局不断完善,气象地质、森林火险等预报预警工作不断推进。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评估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定量化程度提高。
三是重点领域适应能力显著提升、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在水资源领域,通过山区水土保持、集雨节水、跨流域区域水资源调蓄和配置等工程,极大提高了我国城乡应对水资源短缺的能力;在农业领域,通过推进农田基本建设、绿色农业和气候智慧型农业,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在生态领域,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
在试点示范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遴选28个城市(区、县)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在30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以60个内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为重点,在1116个易涝积水区段实施城市易涝积水区段整治工程。
四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内意识增强和国际参与度加深。国内方面,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推进,提升了行业适应气候变化意识。多渠道适应气候变化相关培训和宣传,提升了行业和公众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国际方面,积极参与国际谈判与IPCC评估报告编制,参与和发起气候变化国际重大科学计划,与有关国家共同发起全球适应委员会,积极宣传我国经验和案例,推动适应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
NBD:今年全国两会,您提交了《关于加强城市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的提案》,对这方面工作,您有哪些考虑?
张兴赢:近些年,中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大,主要来自人口带来的压力、资源消耗增长的压力和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的压力。这些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改变了城市微气候,影响居民健康和工作,从而威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城市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可以有以下举措:
一是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通过加大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以应对暴雨、雾霾、高温、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二是提高城市交通设施标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标准有较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道路交通设施、排水管网设施相对较好,大城市的道路面积也明显高于中小城市。
三是加强城市生态绿化系统。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具有多重作用,不仅有助于城市空气净化,降低城市高温、缓解“热岛”效应,而且方便居民出行、提升环境宜居度,并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四是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加“海绵面积”占比,保障海绵设施有效运行,建立先进的监测预警系统,强化应急保障水平,以提高城市韧性。
记者|李彪 周逸斐(实习)
编辑|王月龙 陈星 盖源源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原创文章|
相关阅读
-
做什么副业赚钱快?5个超适合上班族的兼职副业,轻松实现副业赚钱
现在很多上班族的压力都很大,工资有限,还要应对房贷、孩子教育等开销,因此很多人希望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兼职副业来增加收入。下面介绍5种比较适合上班族实现副业赚钱的兼职方式。...
-
男人吃nmn抗衰老吗,nmn抗衰老对男人的作用,具体说明男人吃nmn抗衰老吗,nmn抗衰老对男人的作用,具体说明!NMN顶着“不老药”的名头在市场上活跃已久...
-
年终盘点之美股:七巨头独领风骚、银行股尽显“马太效应”,科技股2024年继续领涨?
2023年,美股热炒的话题除了美联储加息周期外,年初的美国银行业危机和下半年的巴以冲突等尾部风险也冲击过市场,而在人工智能(AI)热潮的提振下,在美国经济彰显出强大的韧性下...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一、先秦文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或《诗三百》,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
-
招聘简章山西盈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简介:山西盈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贰仟万圆,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一、先秦文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或《诗三百》,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
-
谢邀。大家经常讨论学英语的捷径——背课文,尤其是大家都推荐背新概念2、3。为什么要背呢?为了消化自己学的语法知识。之前有一个朋友给我发过一条私信:先学好语法,然后再忘掉语法。...
-
经常收到家长留言,咨询如何才能在小学阶段把数学学好。其实数学对于很多同学而言,是又爱又恨的,因为数学真的很难,但在成功解题之后,伴随而来的是骄傲感和自豪感。对于小学数学科目...
-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
-
为了提高老师的安全意识,增长老师的急救知识,让老师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使老师能在幼儿园突发事件中运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急救知识,降低对孩子的伤害程度...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