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这位潮州人是无创产检奠基人、DNA癌症早筛,是下一个离诺奖最近的中国人

这位潮州人是无创产检奠基人、DNA癌症早筛,是下一个离诺奖最近的中国人

时间:2024-05-17 17:07:48 作者:
摘要:然而,等真正开始研究后,他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就像在干草堆里找一根针”,即便在孕妇的血细胞中找到胎儿的DNA,含量也非常低,无法实现临床应用。他认为,“胎儿和癌细胞有相似之处

他发明的“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在全世界超90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被称作“无创产检奠基人”;

他先后获得3个有着“诺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大奖,被学界视作下一个最有希望斩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他就是香港科学院院长、香港科技创新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卢煜明。

生物化学奠基人中文名_化学奠基人有谁_生物化学奠基人

▲卢煜明

卢煜明,男,1963年10月12日生于香港,祖籍潮州。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香港科学院院长,香港科技创新联盟主席。

化学奠基人有谁_生物化学奠基人中文名_生物化学奠基人

▲学生时期的卢煜明

卢煜明的妈妈是一名音乐老师,爸爸是一名精神科医师。1983年,卢煜明从香港圣若瑟书院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986年取得文学士学位后到牛津大学接受临床医学培训,1989年取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1990年进入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担任自然科学初级研究员,1994年被聘为临床生物化学讲师及格林学院讲师,同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继续研究工作 ;2001年获得牛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2016年9月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同月获得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化学);2019年9月获得复旦-中植科学奖 ;2020年9月获得科学突破奖–生命科学奖 ;2021年8月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奖章” ;2022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同年11月当选香港科学院院长;202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生物化学奠基人中文名_生物化学奠基人_化学奠基人有谁

▲卢煜明介绍破解母体血浆内之胎儿基因图谱的方法论。

卢煜明致力于研究人体内血浆的DNA和RNA,1997年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被誉为无创DNA产前检测奠基人。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卢煜明和妻子黄小玲决定离开英国,回到故乡香港。

“在英国读书多年,我们一直在等待回来的机会。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将来肯定是在中国。”

多年后回看,那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卢煜明借此机会,回顾了自己在科研中做过什么、哪些做错了、将来应该怎么做……

“我现在经常会想,如果不是当时决定回来,也许我还在旧的方向上走。

所谓“旧的方向”,源于一次闲聊。

生物化学奠基人_生物化学奠基人中文名_化学奠基人有谁

▲卢煜明在牛津大学

早年间,卢煜明是牛津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在妇产科实习。当时,孕妇想要检测胎儿是否会患有遗传病或染色体疾病,只能接受羊水穿刺。而每一次穿刺,都有可能造成胎儿损伤、流产等严重后果。

难道没有更安全的办法了吗?

1989年初,卢煜明和朋友聊起困惑,讨论能否通过孕妇的血液样本来检测胎儿的DNA。越聊越觉得可行,他找到一位教授,请求借用对方的实验室。

然而,等真正开始研究后,他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就像在干草堆里找一根针”,即便在孕妇的血细胞中找到胎儿的DNA,含量也非常低,无法实现临床应用。

研究陷入了“死胡同”。

长达8年的时间里,卢煜明唯一的收获就是认识了黄小玲——在牛津大学研究半导体物理学的香港同胞。两人相知相恋,携手走入了婚姻殿堂。

化学奠基人有谁_生物化学奠基人中文名_生物化学奠基人

▲卢煜明(左)与妻子黄小玲。

转机出现在卢煜明决定回国后。

他无意中看到两篇论文,文中提到从肿瘤病人的血浆或血清中检测到了肿瘤基因。他认为,“胎儿和癌细胞有相似之处,都是寄宿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如果肿瘤的基因可以从血浆中找到,那胎儿的DNA应该也可以。

“我当时想,也许我以前定错了研究对象。我应该从孕妇的血浆中找胎儿的DNA,而不是血细胞。”

卢煜明迫切地想试试,但传统实验的第一步往往就是把血浆丢掉,因此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提取血浆中的DNA,再加上刚刚回到香港,手上一没资金、二没资源,又能做什么呢?

那一刻,在英国煮泡面的经历突然给他提供了灵感。

“我的‘中国胃’不太喜欢英国的食物。每当我受够了,就会回宿舍煮泡面。我想,能不能像煮泡面一样把血浆煮一煮?”

他也没料到,这个看似有点疯狂的想法,竟然真的成功了。“我把血浆煮了5分钟,然后取一点点来检测。结果那一点点,就让我获得了来自胎儿DNA的信号,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快煮血浆”的故事广为流传,很多人以为这是成功的关键。但卢煜明觉得,最关键的其实不是“煮”,而是“煮什么”。

“‘宝藏’不在血细胞里,而在从前被我丢掉的血浆里。这就好像我去银行取钱,一直想要打开保险箱,没想到钱根本不在箱子里,反而放在外面,到处都是。最明显的地方,原来才是最难找的地方。”

终于,卢煜明1997年在《柳叶刀》上发表了《母体血浆和血清中存在胎儿DNA》,突破性地提出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前景。

生物化学奠基人_生物化学奠基人中文名_化学奠基人有谁

不过,直到10年后,他和团队才证明该技术可以准确地筛查唐氏综合征;14年后,他们才发布世界上第一个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

其间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卢煜明很少提及。他一再强调,自己已经足够幸运,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一个科学发现要过很久才能进入应用,而他们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后,不到10个月这项技术就推向市场了。

目前,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拯救的家庭不计其数。卢煜明对此感触良多:“其实在科学上,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卢煜明因煮泡面而灵光乍现,随后便发现了孕妇血浆中存在胎儿游离DNA,进而研发了无创产前检测技术,使全球每年近千万孕妇受益。但这过程中,卢煜明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其实我做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做了22年才做出来,中间可能试过10条‘路’都走不通。但我想,这对科学家而言是很正常的。”他对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卢煜明将科研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解决完一个问题就继续解决下一个。如今,他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癌症研究上。

近几年,卢煜明带领团队在鼻咽癌的早期筛查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最新的DNA检测技术,60%的病人可以在发病的第一期就被检测到,这会大大降低病患的死亡率。”

他说,鼻咽癌只是第一步,这项技术未来还可应用于肝癌、肺癌、大肠癌等的检测上。同时,该技术还可用于检测器官移植术后患者血浆内供体DNA浓度,来判断是否发生排斥,让严重疾病能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早发现、早治疗。

他说,“很多人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我相信21世纪注定是生物学的世纪。”

他说,“如果我退休之前能研究出一项技术,可以把癌症这个‘头号杀手’对人类的威胁降低一点点,那应该是我最好的退休礼物。”他满怀期待地说。

他说,“如果再年轻一次,我依然选择成为一名科学家。”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