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潮州人是无创产检奠基人、DNA癌症早筛,是下一个离诺奖最近的中国人
他发明的“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在全世界超90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被称作“无创产检奠基人”;
他先后获得3个有着“诺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大奖,被学界视作下一个最有希望斩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他就是香港科学院院长、香港科技创新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卢煜明。
▲卢煜明
卢煜明,男,1963年10月12日生于香港,祖籍潮州。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香港科学院院长,香港科技创新联盟主席。
▲学生时期的卢煜明
卢煜明的妈妈是一名音乐老师,爸爸是一名精神科医师。1983年,卢煜明从香港圣若瑟书院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986年取得文学士学位后到牛津大学接受临床医学培训,1989年取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1990年进入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担任自然科学初级研究员,1994年被聘为临床生物化学讲师及格林学院讲师,同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继续研究工作 ;2001年获得牛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2016年9月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同月获得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化学);2019年9月获得复旦-中植科学奖 ;2020年9月获得科学突破奖–生命科学奖 ;2021年8月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奖章” ;2022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同年11月当选香港科学院院长;202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卢煜明介绍破解母体血浆内之胎儿基因图谱的方法论。
卢煜明致力于研究人体内血浆的DNA和RNA,1997年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被誉为无创DNA产前检测奠基人。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卢煜明和妻子黄小玲决定离开英国,回到故乡香港。
“在英国读书多年,我们一直在等待回来的机会。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将来肯定是在中国。”
多年后回看,那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卢煜明借此机会,回顾了自己在科研中做过什么、哪些做错了、将来应该怎么做……
“我现在经常会想,如果不是当时决定回来,也许我还在旧的方向上走。
所谓“旧的方向”,源于一次闲聊。
▲卢煜明在牛津大学
早年间,卢煜明是牛津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在妇产科实习。当时,孕妇想要检测胎儿是否会患有遗传病或染色体疾病,只能接受羊水穿刺。而每一次穿刺,都有可能造成胎儿损伤、流产等严重后果。
难道没有更安全的办法了吗?
1989年初,卢煜明和朋友聊起困惑,讨论能否通过孕妇的血液样本来检测胎儿的DNA。越聊越觉得可行,他找到一位教授,请求借用对方的实验室。
然而,等真正开始研究后,他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就像在干草堆里找一根针”,即便在孕妇的血细胞中找到胎儿的DNA,含量也非常低,无法实现临床应用。
研究陷入了“死胡同”。
长达8年的时间里,卢煜明唯一的收获就是认识了黄小玲——在牛津大学研究半导体物理学的香港同胞。两人相知相恋,携手走入了婚姻殿堂。
▲卢煜明(左)与妻子黄小玲。
转机出现在卢煜明决定回国后。
他无意中看到两篇论文,文中提到从肿瘤病人的血浆或血清中检测到了肿瘤基因。他认为,“胎儿和癌细胞有相似之处,都是寄宿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如果肿瘤的基因可以从血浆中找到,那胎儿的DNA应该也可以。
“我当时想,也许我以前定错了研究对象。我应该从孕妇的血浆中找胎儿的DNA,而不是血细胞。”
卢煜明迫切地想试试,但传统实验的第一步往往就是把血浆丢掉,因此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提取血浆中的DNA,再加上刚刚回到香港,手上一没资金、二没资源,又能做什么呢?
那一刻,在英国煮泡面的经历突然给他提供了灵感。
“我的‘中国胃’不太喜欢英国的食物。每当我受够了,就会回宿舍煮泡面。我想,能不能像煮泡面一样把血浆煮一煮?”
他也没料到,这个看似有点疯狂的想法,竟然真的成功了。“我把血浆煮了5分钟,然后取一点点来检测。结果那一点点,就让我获得了来自胎儿DNA的信号,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快煮血浆”的故事广为流传,很多人以为这是成功的关键。但卢煜明觉得,最关键的其实不是“煮”,而是“煮什么”。
“‘宝藏’不在血细胞里,而在从前被我丢掉的血浆里。这就好像我去银行取钱,一直想要打开保险箱,没想到钱根本不在箱子里,反而放在外面,到处都是。最明显的地方,原来才是最难找的地方。”
终于,卢煜明1997年在《柳叶刀》上发表了《母体血浆和血清中存在胎儿DNA》,突破性地提出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前景。
不过,直到10年后,他和团队才证明该技术可以准确地筛查唐氏综合征;14年后,他们才发布世界上第一个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
其间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卢煜明很少提及。他一再强调,自己已经足够幸运,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一个科学发现要过很久才能进入应用,而他们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后,不到10个月这项技术就推向市场了。
目前,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拯救的家庭不计其数。卢煜明对此感触良多:“其实在科学上,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卢煜明因煮泡面而灵光乍现,随后便发现了孕妇血浆中存在胎儿游离DNA,进而研发了无创产前检测技术,使全球每年近千万孕妇受益。但这过程中,卢煜明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其实我做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做了22年才做出来,中间可能试过10条‘路’都走不通。但我想,这对科学家而言是很正常的。”他对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卢煜明将科研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解决完一个问题就继续解决下一个。如今,他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癌症研究上。
近几年,卢煜明带领团队在鼻咽癌的早期筛查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最新的DNA检测技术,60%的病人可以在发病的第一期就被检测到,这会大大降低病患的死亡率。”
他说,鼻咽癌只是第一步,这项技术未来还可应用于肝癌、肺癌、大肠癌等的检测上。同时,该技术还可用于检测器官移植术后患者血浆内供体DNA浓度,来判断是否发生排斥,让严重疾病能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早发现、早治疗。
他说,“很多人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我相信21世纪注定是生物学的世纪。”
他说,“如果我退休之前能研究出一项技术,可以把癌症这个‘头号杀手’对人类的威胁降低一点点,那应该是我最好的退休礼物。”他满怀期待地说。
他说,“如果再年轻一次,我依然选择成为一名科学家。”
相关阅读
-
排名出炉!北京蝉联科研城市全球第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第三
11月22日下午,清华大学、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报告和《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3》报告。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
-
听罢,虽然艳阳高照,我的头发如遭电击一下子竖立了起来。...
-
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叮当声由远而近,小孩子们惊慌跑回家,大人们不理会,爷爷胆子大一些,躲在大槐树后面,想看看他的样子,忐忑的...
-
一直以来“龙”都是传说中一种及其强大的生物,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神话中,虽然龙分别代表着正义与邪恶,但都是强大的代名词,二者孰强孰弱一直以来也有不少争议?...
-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
治疗类风湿用哪种生物制剂好?恩利、类克、修美乐、益赛普、强克......
治疗类风湿用哪种生物制剂好?治疗类风湿的生物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种,可结合药物价格和自身经济情况选择:第一个恩利...
-
阎又文写信“痛骂”毛主席,主席下令在延安全文传阅:奇文共欣赏
1997年,一部名为《第二条战线》的电视剧让大家认识了反面人物阎又文,阎又文并非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在解放前他是傅作义的秘书,同时也是隐蔽在傅...
-
康养洪雅...
-
小学生上网安全知识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生上网安全知识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生上网安全知识】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
私家车赚钱最新方法方法如下普通的家用小轿车就可以用来泡网约车,例如滴滴首汽曹操等SUV的驾乘空间比较大,所以会比较适合做同城配送闪送等...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