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适应能力,幼师请收藏备用!

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适应能力,幼师请收藏备用!

时间:2024-05-23 10:02:41 作者:
摘要:托班幼儿年纪小,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不懂得遵守集体中初步的规则,更不会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给孩子提供珠子、积木,让孩子用大块的时间

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问题_培养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_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困惑

托班幼儿年纪小,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不懂得遵守集体中初步的规则,更不会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只能用哭闹、 抗拒、焦虑、沉默等行为表示他们的不适应

那么,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适应能力呢?这已成为老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创设温馨“家庭式”氛围

开学初,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一系列活动,和家长达成共识,家园一致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关,跨出适应幼 儿园集体生活的第一步。

在假期里组织教师认真学习2-3岁孩子的年龄特点,并请有经验的老教师结合实际,讲述托班孩子的特征。

园方提供适合托班孩子的“家庭式”物质环境,如:家庭式橱柜、电视机、空调等玩具,把教室布置成温馨的“家庭式 ”氛围。

创设“家庭式”的空间, 允许孩子带一些家庭里的物品,如:小枕头、小衣服,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娃娃家”。老师给每个孩子母亲般的关爱,用家长的口吻,叫孩子的乳名,如:亮亮、胖胖、囡囡等。

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问题_培养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_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困惑

安排“家庭式”的实践, 制定了有别于小中大班的作息时间表,安排了弹性的、大块的时间给孩子、不强行规定 他们在哪段时间必须做哪些事情。 顺应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不给孩子留下入园"做规矩"的感觉。

根据 孩子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提供充足的、重复的、色彩鲜明的操作材料。以及以营养、口感、形 状、色彩、精细为主的食品,使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1、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和需要,随机开展生活游戏。

小手本领大,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事情,比如:小手可以握调羹吃饭,在入厕时可以做一些脱裤子等简单的自我服务,午睡时用小手脱鞋、脱外裤等,从而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

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问题_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困惑_培养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给孩子提供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给孩子提供珠子、积木,让孩子用大块的时间,练习穿珠子、搭积木等训练孩子小手的灵活性,从而促使孩子在实践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困惑_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问题_培养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园一致教育是孩子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2-3岁的孩子常喜欢说"我自己来",这时我们要抓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时机,给予孩子们支持、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问题_培养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_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困惑

2、学习初步与人交往的能力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

比如: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孩子一起玩一个玩具,或者大家交换玩玩具等。用教师的言行、交往感染孩子,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促使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孩子尽快的学会和别人沟通,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培养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_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问题_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困惑

3、学习遵守初步的集体生活的规则

幼儿园里,大家都要遵守一些初步的集体生活的规则。

比如:玩好了玩具要把东西整理好,并能物归原处,有些好玩的玩具,不一定想要就一定能得到,会受到同伴也要玩,这样的制约。

比如说:户外活动滑滑梯时,不能横冲直撞,不顾别人,必须得排好队,一个接一个等。

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困惑_培养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_自理初步培养能力生活中的问题

创设温馨、自由、宽松的“家庭式”教育氛围, 用示范、游戏、榜样、和孩子零距离接触等一系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托班幼儿的适应能力。

遵循托班幼儿的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实施教育,让孩子在幼儿园里愉快、健康的成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