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最大疑案:42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去了哪里?
建国后最大疑案:42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去了哪里?
在我国西北边陲附近的古文明遗址——楼兰古城,十人的科考队在科考途中受到沙暴侵袭、举步维艰,队长彭加木也在这场科考旅途中离奇失踪,彭加木为何会失踪呢?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罗布泊是一个让人们,望而止步的神秘地方,位于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湖,因为它位于内陆,加上附近有多条河流注入。
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它是一个相当于“世外桃源”的存在,所以,在它的周围接二连三地发展了很多古文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神秘的楼兰古国就是其中的一个。
而彭加木失踪案就是在楼兰古国的附近发生的,因此,楼兰的神秘色彩无疑让这桩百思不得其解的失踪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无垠沙漠,惊现干尸。
但随着建国后的二十多年里,罗布泊不知为何由绿洲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从此,在人们的心里,它不再是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于是,很多的人给它冠上了“死亡之海”的称号。
但是,无论罗布泊在这个地方多么的令人胆战心惊,这始终 削弱了众多科学家和探险家的探险精神。
其中,中国的一位名叫彭加木的科考学者曾先后十五次进入新疆考察,因为时间的推移,使得中国人民对他的记忆在削减。可就在2007年的6月2日,沙漠中一具干尸的出现,让人们再一次联想到了“彭加木失踪案”。
4名年轻气盛的沙漠探险家前往罗布泊附近的大沙漠探险时,远处戈壁滩下、无垠平坦的荒漠上一处地方向下凹进,4名探险家揣着好奇的心理,缓慢向前走去,不曾料想竟是一具干尸。
4名年轻的探险家何曾见过如此情景!于是,他们慌忙找到相关部门,将此事上报,后经过媒体报道,很多人纷纷认为,这具干尸可能就是1980年那起失踪案的主人公—彭加木。
临时组建,向沙漠进发。
那么,彭加木是何许人也?为何这具干尸的出现,会让不少人认为这就是彭加木的尸体呢?
彭加木,原名彭加睦。1925年出生于广东番禺,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所以在19岁的时候,考上了南京大学(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进入农学院学习农业,并在22岁的时候毕业。后来经过不断地研究学习,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和生物化学家。
1956年的时候,彭加木主动放弃了去苏联学习高科技技术—核磁共振的机会,选择去新疆考察。
罗布泊就成为了他最感兴趣、最想考察的地方,所以在之后的24年里,他不顾有恙在身,毅然决然地深入新疆内部考察。而也正是1980年,彭加木对罗布泊的最后一次考察,使得在中国近代史上,人们第一次揭开了罗布泊的神秘面纱。
1980年5月3日,当时彭加木正担任中国科学院在新疆分院的院长,于是彭加木打算在近期组建一支科考队,进入新疆腹地考察。
于是,他开始招募一些能力出众且吃苦耐劳的人,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就找到了水文地质学家汪文先;化学家马仁文、闫红建;动物学家谷景和;植物学家沈冠冕;还有四名自愿前来帮忙的劳动者(3名报务员、1名壮汉)。就这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以彭加木为首的一支科考小队正式成立。
彭加木带领队员来到了马兰基地,4名劳动者置办物资,6名专家制定计划完毕后,十人打算在6月底的时候返程,这就意味着他们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
马兰基地的负责人为了他们这次的科考行动,可谓是准备充足,不仅给彭加木等一行人提供电台,而且还在一个神秘地点建立了电报转接点。于是在5月8日,对大漠的神秘满怀向往的科考小队从马兰基地正式出发。可是,这支科考小队在出发后的第一天,内部就出现了意见不合。
出现分歧,遭受沙暴。
十人的科考小队,因为一辆车无法容纳,所以他们选择驾驶几辆车一起驶入大漠。但因为不熟悉沙漠环境,所以导致一辆车在深入罗布泊的过程中,偏离了方向。通讯员和发报机都在这辆车上,也就是这辆车掌握着信息交流的途径。
彭加木得知后,因为想着尽早到达目的地,所以就没有转头寻找偏离的车辆。此时驾驶员和彭加木斗了几句嘴,但两人并没有在继续行驶的路程中,彭加木所在的车辆却遭遇了沙暴,一行人费尽千辛万苦终于从沙暴中出来,但这次,驾驶员对彭加木的做法表示很不理解。
5月30日,彭加木的车与另一辆车终于会合,他们打算穿越罗布泊,但因为沙暴导致彭加木的那一辆车磨损严重,所以只能裁减人员和物资,最终,彭加木决定和其余五人一起穿湖。其他人从罗布泊外围绕行到米兰基地。
时间过去了5天,彭加木等5人所带的物资全部消耗殆尽,所幸在最后所有人全部抵达了米兰基地,这次科考行动虽只有一个月,但却为我国在之后开发罗布泊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正当众人都欢呼科考成功的时候,彭加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觉得6月一个月的时间里,还能够发现很多罗布泊的奥秘,所以他想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再次进入罗布泊。
意见不合,争吵不断。
彭加木将他的想法告诉了其他9名成员,并说想利用最后的一个月时间探索一下罗布泊的东南方向。他认为那里可能会有新发现。但队员们听完后,脸上的喜色瞬间全无,都不愿意再冒一次险。司机们感觉这次逃出罗布泊就是幸运女神眷顾他们,才让他们逃出生天。其他队员则认为此次收获很多,可以提前回去。
他们决定将彭加木的想法告知上级,让上级来做决定。5天后,指示到了!一个人的喜悦,九个人的悲伤。上级答应了彭加木。
上级发了话,做下级的也不好说什么,但他们与彭加木提出了要求,一半的物资对应一半的路程,一旦没有达到原路返回,双方最终达成协定。
6月11日早,他们规划好路线,开始向东进发。彭加木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可以在物资消耗一半的时候,走一半的路程,但是,上天这次并没有眷顾他,科考队花了3天的时间才走了五分之一的路程。正当科考队员们要履行约定时,彭加木开始耍赖了。
彭加木告诉大家要具备强大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科考队没办法,只能和他一起向东进发。谁让他是领导人呢!
6月16日,整个行程剩了十公里,但此时物资已经全部耗尽。只剩下一点汽油,众人都开始口干舌燥,可无论几次出去寻找水源,都是无果而终。
就在这时,科考队的成员们终于爆发了,他们要求彭加木发电报求助。但彭加木为了省钱坚决不同意。双方一直争吵到了大半夜。最终以彭加木的妥协结束。
看到彭加木发出电报,科考队员们才松了一口气,他们觉得终于要脱离苦海了,可发完电报的彭加木却若有所思地坐在了篝火旁。
离奇失踪,三次搜寻。
米兰基地在收到救援电报后,马上展开了救援。在救援之前,回了一封急电给彭加木所在的科考队。
6月17日中午12点,一个科考队员拿着电报向彭加木汇报时,却并没有发现彭加木的身影,科考队员开始寻找彭加木,终于在半个小时之后,其中一个科考队员发现了彭加木留下的一封信,众人这才意识到彭加木去找水去了,而且已经离开了2个小时了。但是,在后来这封信公开之后,人们才发现,上面有明显涂改的痕迹,比如:6变成了7。
过了4个小时,彭加木还没有回到驻地,科考队员慌了,但他们没有任何办法,于是他们打算在原路返回的途中,放信号弹向彭加木发送信号。
但他们直到回到基地,也没有关于彭加木的任何消息,最终,基地的管理人员只能向外告知,彭加木在科考途中失踪的消息。
很快,中央收到彭加木失踪的消息,于是展开了第一次搜寻。军方派出大量直升机低空寻找彭加木,长达一个小时的地毯式搜寻,最终却还是没能找到彭加木,每个飞机的油量已经见底,最终只能返回基地。
与军方飞机一同搜寻的还有补给完毕的科考队成员们,他们可能是心怀愧疚,于是在搜寻彭加木的过程中,很是仔细。但无论怎么找,还是没能找到彭加木,随着晚上大漠狂风的“蠢蠢欲动”,科考队的成员只能作罢回到基地。
6月20日,中央和地方政府又派出一百来号人,9架直升机,3架搜查机,对彭加木失踪附近广大区域进行更细致的搜寻,但经过7天的搜寻,这一次的搜救活动仍然以失败告终。
搜寻队,认为,即使找不到活人,那也应该找到尸体啊!于是在7月7日,中央和地方又开始组织起以地面为主,空中为次的搜寻,到8月2日,接近一个月的搜查行动结束了,尽管搜索了4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仍然没有半点线索。三次的搜寻无果,使得社会上的一些人、一些媒体对彭加木失踪案大做文章。
原因成谜,扑朔迷离。
10月11日,就有一个媒体发表了一条关于彭加木的新闻,差不多说是一个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了彭加木,于是给当时的北大校长周培源写信,内容大致是说:他在西餐厅内看到了彭加木,那时的他正在和一个老外交流,我看到之后上去和他打招呼,但他不仅没有理我,而且还和老外走了。
这则新闻在刚报道之时,就被国内外的很多媒体点赞转发。然而,这则新闻是真的吗?彭加木真的是以“失踪”为幌子,出逃到美国去的吗?
很快,信封里提及到的周培源校长就站出来指证,说自己根本不认识这位写信的留学生,更别提收到信件了,而那名留学生,也在新闻报道之后的几天里,向外界说自己并没有去过美国,更没有在美国的西餐厅见到彭加木。
在这则新闻的真实性得到了否定后,人们对彭加木失踪案还充满了很多的好奇,于是,人们开始猜测这起失踪案的原因。
有人说是彭加木可能在找水的过程中,因饥渴难耐,只能吃大漠里的植物,但却不小心吃到了富含毒素的夺命草,所以最终导致自己死在了大漠之中,后来被滚滚黄沙淹没在了沙漠里。
因为在1957年到1962年这6年的时间里,有不少探险家在探险时因为物资紧缺,而选择吃大漠里的植物果腹的。虽然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但却在之后探险的过程中,倒在了大漠之中。后来尸体被找到,经过法医验尸后,才知道他们吃的大漠植物全都含有很多毒素。他们实际上都是死于这些毒素之中的。
然而,还有人说是彭加木在失踪之后找到了一块玉佩。这块玉佩有神奇的功能,据说当时科学家将这个玉佩放入鱼缸里的时候,原本一条鱼的鱼缸中,突然变成了两条鱼。也就是这个玉佩复制出的一条鱼。所以被科学家们称作是“双鱼玉佩”。
人们知道“双鱼玉佩”的复制功能,所以猜测说可能是在这次科考过程中,彭加木被复制了出来,而真正的彭加木其实早就已经死于之前的沙暴中。
另外还有一些人说是彭加木是被科考队成员杀害的,在杀害之后将彭加木的尸体藏了起来。但这个猜测并没有太大的可信度,因为虽然一些人和彭加木有点矛盾,但还没有到想让彭加木死的地步,并且在彭加木失踪后,这些人被邀请到央视节目上分享“罗布泊之行”。他们的眼里全是坦荡,并没有丝毫的心虚。
另外我们可以仔细想想,十个人的科考队,如果真的下定决心想要除掉彭加木,那么也得封住另外所有人的嘴。那是在1980年啊!改革开放了,思想觉悟了,怎么还会干出这种蠢事呢?
因此,对于信中有月份更改的痕迹,这并不能绝对的说明是其他科考队员干的,也有可能是彭加木自己在写错之后,又修改的。那会不会是意外或者自杀呢?
最后还有一些人说可能是彭加木自己愧疚出走的,他们认为,彭加木不愿意向上级寻求帮助,可能也是自己心中有愧,不想麻烦祖国,所以,他在上报状况后,选择在第二天离开科考队,独自一人前往大漠,想用自己最后的一段时间,为国家做出贡献。
但是,这个言论很快受到了很多人的否定,他们这样解释:如果彭加木是生气出走的话,那留下的应该是一封满怀愧疚的信,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出门寻找水源。另外,他既然带了一些物资和设备,说明他可能真是出于寻找水源的目的,离开基地的。
所以,这些人说彭加木极大的可能是遇到意外身死的,不难发现,在彭加木为期一个月的科考行动中,他们就碰到了沙暴的侵袭,在科考队员开车寻找彭加木的时候也遇到了狂风。另外,一个人身处一望无际的沙漠,很容易失去方向,这就会导致迷路。
有人提出疑问说,那为什么彭加木看到了信号弹,还不去寻找组织呢?对于这个问题,这些人也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只能说是彭加木可能是在迷路之后,虽然看到了信号弹,但此时筋疲力竭的他,碍于晚上狂风不止,他最终倒在了大漠之中,从此闭上双眼,一觉不起。
关于这些猜测,可能只有最后一个,比较的符合实际,对于其他的“夺命草”“双鱼玉佩”等都不足以证明找不到彭加木的原因。
搜寻无果,立碑纪念。
经过了三次搜寻仍然没有任何结果的中央,在1981年授予彭加木“革命烈士”的荣誉称号,新疆地方政府也为彭加木举办了一场十分隆重的追悼仪式。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彭加木出走的地方建立了一块纪念碑,旨在纪念彭加木为中国探索罗布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次“罗布泊考察”之行,然帮助我国在植物学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正是因为这次考察,使得我国这位著名的生物学专家彭加木失踪在无垠的沙漠之中。
虽然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很渺小的。但彭加木一行人凭借锲而不舍、克服万难的探索精神为祖国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助力,可谓是“吾辈之楷模”。
因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从而使“彭加木失踪案”不仅留给了后人很多想象揣测的空间,也为有着“死亡之海”称号的罗布泊增添了一丝丝的神秘色彩。关于彭加木,虽然始终没有他的消息,但他极大可能是倒在了他这一生最感兴趣的地方——罗布泊,永远陪伴着他所热爱的土地。
相关阅读
-
建国后最大疑案:42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去了哪里?
建国后最大疑案:42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去了哪里?在我国西北边陲附近的古文明遗址——楼兰古城,十人的科考队在科考途中受到沙暴侵袭、举步维艰...
-
快速掌握考核精要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
2023-24全球大学CS专业排名更新!美国院校霸榜,香港科技大学排名遥遥领先!
24年最新排名显示,美国仍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全球Top100中有58所美国院校,其中Top20有14所美国高校。...
-
处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末世的曾国藩,是那个年代真正“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他为近代的中国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
捐出一年穿不到三次的服饰、精简掉躺在家里“吃灰”的物品、净化被各式App充斥的手机桌面、删减例行公事式的无效社交……近年来,极简生活理念被不少年轻人接受...
-
欢迎来玩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全站登录网页版平台app入口,20226.cc【登录入口·官方网址·网页版·app下载】安全平台之一,娱乐玩家首选,提供最新网址,官网入......
-
喧嚣之后,拜登该如何收拾特朗普留下的烂摊子?摆在他面前的有两大难题:应对来自参议院的掣肘;修复社会业已沦丧的价值观。...
-
国庆假期已经结束,这个假期有人行走在旅途上,有人吃吃喝喝睡睡,还有人坚守在岗位上......七天的假期里,国内外都发生了哪些大事?一起来看看《新闻联播》播了啥?...
-
新中国第一大疑案:生物学家彭加木罗布泊失踪案的真相从广东番禺出生的生物学家彭加木,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他在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时神秘失踪。作为一位顶尖的科学家...
-
25日上午,“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团来到深圳市龙岗区全球鹰无人机飞行基地,来自两岸30家媒体的40位记者观看了无人机在多个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展示活动。...
-
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