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到底要不要上?史家小学校长的答案很意外
每年的招生季都是在前一年的寒假就开始了,这个时候,我往往会接到来自各个渠道的父母提问,其中频率很高的一个问题是:孩子需不需要上学前班?
虽然我想说:不需要。
但是,结合我们一年级课堂的实际情况,我还是会答:需要。
在东亚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孩子是在5岁开始上一年级。那么,5岁的孩子尝试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开学以后能够理解课堂的规则、在教室里坐得住,进入学前班这个练习场所体验一下还是有价值的。
需要注意的是:学前班是为了预先感受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方式,而不是去接受小学一二年级知识的提前灌输。
遇到以教会孩子多少算数题目、多少英文对话、多少古诗词为卖点的学前班都要敬而远之,除非在你细致的观察中,发现你的孩子感知觉和行为能力都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学习这些知识的阶段。
学前班是开启小学学习的前哨,我们现在在学校里也开这样的班级。在他们的教学中,我就一再强调:要因需施教,每一个孩子需要多少、能接受多少,我们就给多少;不能全班一锅烩,更不能做一刀切的标准要求;不考试不评判,只观察只建议。
学前班最重要的工作是让孩子们渐进地适应课堂学习这个形式,并且争取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做到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学前班的任务就完成了。千万不要反其道而行之,浪费孩子的精力,也消磨了他学习的兴趣。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园或者校外机构开设的学前班,他们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和小学老师不一样的。你别小看“1+1=2”,小学老师教的是不一样的。
在这里,1的概念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东西。为什么“1+1”老师能讲一节课呢?恨不得讲好几天呢。同样一个加法,小学老师教与幼儿园和家长教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学前班,不仅带孩子学习加减法,还学“1×1”“1÷1”,恨不得把这些全部告诉孩子。
其实这样没用,你速度越快越深入不了,当真正教他“1+1”的时候,他说我会了,他就以为真会了,这个意思不一样。
提前教的孩子可能刚开始什么都会,但我们过一两个月之后再问他,3是由什么组成的,不知道了,因为那个时候教的时候就是“1+2=3”,没有学过别的,他当然就不知道了。
我听说最近在学前班的课程里,还出现了初中的化学知识,真是吓了一跳。那是关于铜锌的置换实验,就是将锌片放在硫酸铜溶液里,锌片会由于置换出溶液里的铜而变黑。孩子或许在学龄前能够被动地记得这个现象,但是其背后的原理不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
等到上到中学,再接触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反应,喔,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上学以前就知道了,化学也不过如此嘛——由此而懈怠于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
学前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将孩子在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中的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表现了出来,可以给父母一个即时的提醒,以便更早找到对策。
最常见的表现是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在课堂上旁若无人。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游戏当中;玩自己的手或者衣服;试图和同学搭讪或者邀请同学一起玩游戏;站起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者干脆走到老师附近,近距离观察老师的行为……
发生这种情况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年龄偏小,或者行为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和课堂学习匹配的阶段。适应课堂学习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先不要在掌握知识或者技能上做过多的要求,陪他慢慢来就好。
第二种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孩子,在进入学前班以后,每天早上都说:“我不想去上学”“我太困了,不想去上学”“我肚子疼不想去上学”“我的小水壶摔破了,我不想去上学”……
总之,他有一万个充分的理由,不想去上学——是课堂的纪律,还是老师教学的内容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还是两者都有?这是孩子最初接触和产生与学习相关的压力感,也意味着孩子还没有成熟到能够毫无障碍地进入课堂学习。
第三种是,真的生病了。平时很健康的孩子,忽然变得时不时就感冒了;看见喜欢的食物没有以前贪吃了;流鼻涕或者咳嗽,一直也不好;偶尔,大小便也控制不好了。
这种状态是第二种状态的升级版,不知道该如何释放的压力通过身体真实地表现出来了。让孩子在家稍作休整,保证健康的同时,孩子会在距离感中,重新感受自己的学校生活。同时了解孩子的压力源,帮助孩子及时释放。如果还是都没有用,那就考虑换一个学前班吧,毕竟没有孩子是刻意要抗拒新的环境的。
说到这里,关于到底要不要上学前班,还有一个我们国家的特有情况,也可以说一下。就是有很多的妈妈来问:“我大概打听了一下,我家小孩马上要去读的那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是上过学前班的,那些小孩都会好多东西,听说老师讲课的时候,有些基础的算术、拼音等都会直接跳过去不讲的。”
即便是这种情况,如果你不想强制孩子在学龄前就开始学习,还是可以应对的。
一是在孩子入学前一年,父母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带入一些一年级的知识概念;
二是在开学后,及时和老师报备自家孩子的情况,了解全班的整体情况,如果有落后于大部分同学的地方,听听老师的建议,抓紧补上就好。一些父母会感到被动和焦虑,往往就是对这种情况没有心理预期。有准备就会有方法,也就能有选择。
学前班,上的话意味着什么,不上的话需要如何应对。
有选择,就是好选择。
川妈说说
小川明年就要上小学了,我们正在给他张罗学前班的事情。
是的,我们准备让他上一个学期的学前班。这里跟大家聊聊,我们这样打算的几点考虑吧。
幼小衔接是必要做的,学前班是一种常见的实现方式。帮助孩子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即幼小衔接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啥也不准备,孩子一头蒙就进了小学,他需要经历更长、可能更难的适应过程。
从幼小衔接的实现方式上看,我们可以自己在家,也可以通过外部学前班的形式实现。学前班并不是国内这些年才涌现的新事物,它由来已久,不但国内有,国外很多国家也有。北京很多公立学校都设有学前班,这些年取消了,才留给了培训机构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学前班本来的意义就像卓立校长所说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孩子适应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方式,同时帮助孩子储备一些基本知识。学前班本来没有错,是一部分父母的急功近利、培训机构的适时迎合,让它走偏了方向。
当我们开始理性看待幼小衔接和学前班,就更能清楚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比如,孩子是否需要提前适应课堂学习方式。仔细观察小川之后,我们觉得他从幼儿园到小学肯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课堂学习方式。所以,问题的关键变成,学校会给孩子这个时间来适应吗?大部分孩子都没上过幼小衔接,老师和学校肯定会给充足的时间来适应学校。但当大部分孩子都上过幼小衔接,情况就变化了。
比如,孩子是否需要提前做一些知识储备。我一直不赞成孩子过早学习知识,揠苗助长、提前起步的意义,远远没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要。但是,我支持孩子通过幼小衔接,提前做一些针对一年级的知识储备。
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孩子提前学习了(北京真的很疯狂),老师很可能提高教学的难度和速度。孩子如果没有一点准备,刚开始的时候真的会跟不上。再加上,他还没有适应课堂学习方式,学习成绩不理性是非常可能的。
但成绩并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更担心,孩子在克服学习困难、与同学的比较中,自信心被打击,然后怀疑自己,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虽然孩子需要挫折教育,但刚开始踏上求学之路就遭受打击,并无必要。
比如,孩子是否有学习的欲望。现在,小川经常自己照着汉字“画”字,因为想自己看书,总要问我这个是什么字、那个是什么字。他也很喜欢和我一起学数学,排列、组合、四巧板、五巧板,甚至算术对他来说不是任务,而是好玩的游戏。总而言之,他对学习一点不排斥,反而很有兴趣。
当然,就像之前说的,幼小衔接不一定非得通过学前班,爸妈有时间有精力,针对性带入一年级的知识,完全有可能实现对等的知识储备的效果。但适应课堂学习氛围和方式,真实的课堂会更好。
想清楚这些,我们下一步工作重点就变成寻找符合我们要求的学前班:
• 着重培养孩子适应课堂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合理的课程设计、不过度的知识传递,必须包含体育、音乐等丰富的项目;
• 优质的师资,绝不能把孩子交给毫无经验、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机构;
•良好的教学环境,蜷缩在某大夏一角,环境简陋、卫生条件不好的,绝不考虑。
我们明白,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学前班。如果真的找不到,我们也不会降低标准,随便找个机构就上了。因为,我们时刻记得,目标才是最重要的,学前班只是幼小衔接的方式之一。没有合适的实现途径,就只有另图他法了。
所以,总而言之,幼小衔接必须要做,但学前班不一定。
相关阅读
-
每年的招生季都是在前一年的寒假就开始了,这个时候,我往往会接到来自各个渠道的父母提问,其中频率很高的一个问题...
-
建国后最大疑案:42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去了哪里?
建国后最大疑案:42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去了哪里?在我国西北边陲附近的古文明遗址——楼兰古城,十人的科考队在科考途中受到沙暴侵袭、举步维艰...
-
快速掌握考核精要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
2023-24全球大学CS专业排名更新!美国院校霸榜,香港科技大学排名遥遥领先!
24年最新排名显示,美国仍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全球Top100中有58所美国院校,其中Top20有14所美国高校。...
-
处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末世的曾国藩,是那个年代真正“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他为近代的中国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
青春期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讲座-幻灯片1.pptx,青春期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讲座欢迎大家参加这次关于青春期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本次讲座将全面介绍青春期期间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
快速掌握考核精要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
2023-24全球大学CS专业排名更新!美国院校霸榜,香港科技大学排名遥遥领先!
24年最新排名显示,美国仍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全球Top100中有58所美国院校,其中Top20有14所美国高校。...
-
处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末世的曾国藩,是那个年代真正“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他为近代的中国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
捐出一年穿不到三次的服饰、精简掉躺在家里“吃灰”的物品、净化被各式App充斥的手机桌面、删减例行公事式的无效社交……近年来,极简生活理念被不少年轻人接受...
-
极简主义者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生活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人也因为自身的条件和生活背景的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那么我们生活中许多人倡导的极简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