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西咸新区思政课优秀案例展示 | 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洪思阳老师的《合理利用网络》

西咸新区思政课优秀案例展示 | 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洪思阳老师的《合理利用网络》

时间:2024-06-04 15:13:44 作者: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次精选的一批思政课案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既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次精选的一批思政课案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既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实现从“理论灌输”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转变。借此优秀案例展示,我们希望进一步激发广大思政课教师深研教学艺术,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今天展示的是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洪思阳老师的作品《合理利用网络》(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青少年合理运用网络_青少年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_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事例

洪思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思政教师。曾获陕西省思政“大练兵”思政课程教学标兵、西咸新区思政“大练兵”思政课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

课堂实录

NEXT

教学设计选录

以下为教学设计原文精选,内容较原稿有一定省略: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设计依据

整体设计思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构建综合性课程。《合理利用网络》以“感动中国人物——银发知播群体”为情境主线,引导学生聚焦“银发知播”群体利用互联网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的生动故事,一例到底,贯穿始终。设计“做理性守法、勇于担当的信息化时代新人”总议题,用层层递进,逻辑相扣的三个环节解决子议题任务,以议题为主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依托,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思辨性、开放性和多角度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培养纵深思维的能力,对接课标,体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指导依据说明:

《合理利用网络》一课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是: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能够运用自己所了解的法律知识认识和评价社会现象。

二、教学背景分析

01教学内容分析:

《合理利用网络》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认清网络的消极影响的基础上,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做到“趋利避害”,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遵守道德和法律。第二目“传播网络正能量”则是对青少年在“理性参与网络”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属于德育渗透的深层次要求。“传播正能量”既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也可以从事网络公益事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网络建言献策是对第一框第一目“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的提升,引导学生理解自己就是“民主政治”体系中的一员,主动体验参与公共事务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02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外界信息的认知和探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当前高度发达的网络媒体很大程度上就承担了相应的“渠道”功能,加上网络终端的日益普及化和多样化,包括八年级学生在内的广大中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交往的基本主体之一。他们在积极参与网络文化构建的同时,也必然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但当前网络信息形形色色、光怪陆离,其中势必存在着一些消极颓废、不良病态的价值文化,甚至还会有一些违法犯罪的错误导向夹杂其中,给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成长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传播网络正能量,是道德与法治课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命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从“政府和个人角度为防范网络暴力提建议”的小组合作活动,体会个人积极参与网络生活对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重要意义,增强对自己负责,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担当精神。

2、通过向“银发知播群体写颁奖词”的过程,感悟银发知播的精神品格,培育家国情怀,课下将其发布在网络平台,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扬网络空间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通过“利用网络查找银发知播群体信息”的课前作业和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方式方法;通过分享对“网络暴力事件”的看法,知道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参与网络生活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塑造学会学习、学会生活,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树立权利义务统一的意识,增强守法用法的观念,养成法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4、通过观看“银发知播群体”具有感染力的视频和评论,感知并分享网络正能量实例及意义,体会我们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的道德修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青少年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做法;如何利用互联网传递正能量。

学习难点:理解媒介素养;如何利用互联网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五、教学流程设计

本课采用了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围绕“做理性守法、勇于担当的信息化时代新人”总议题,设计了“网络参与我理性、网络正气我弘扬、网络强国我担当”三个子议题。通过分享对网络生活困惑的解决办法、对网络热点话题的见解、对“银发知播群体”的致敬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重视学生的体验感,落实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思维,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扬网络空间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

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事例_青少年合理运用网络_青少年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青少年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_青少年合理运用网络_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事例

青少年合理运用网络_青少年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_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事例

七、参考资料及学生阅读资料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教师参考用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青少年蓝皮书(2023)》

八、教学评价

青少年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_青少年合理运用网络_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事例

该评价量表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习效果等方面重视表现性和多主体评价。评价要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表现和结果,并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评价结果要作个性化、发展性的解读。

九、教学反思

本课素材的选取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热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展现学生的真实想法;本课的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在网络生活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对真善美和社会责任感的渗透;但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再设计本节课,在“网络参与我理性”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会尝试选择更具有思辨性和价值判断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掌握真知。

END

供稿:基础教育部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