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5个会场协力!2023年广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启动

5个会场协力!2023年广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启动

时间:2024-06-19 21:05:59 作者:
摘要: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林园轩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在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5月21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林园轩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在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5月21日,2023年广州市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广州动物园正式启动。5月20日至22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联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广州市教育局在广州动物园、白云山、儿童公园、园科院、麓湖公园5个会场,举办以“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多场宣传活动。

图片

据了解,广州是目前全国极少数完成两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的大型城市,第二次调查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457种,其中,两栖动物 28种、爬行动物64种、鸟类307种、兽类58种。第二次调查中,新增一种中国新纪录——卡氏伏翼,一种广东省新纪录——黑头鹀。

第二次调查显示,广州的维管植物共有3516种,其中,包括1个新纪录科——霉草科(大柱霉草)、石灰岩地区的1个新种——连平报春苣苔,以及中国大陆新分布兰科植物折柱天麻和白赤箭。同时,消失近60年的飞瀑草在从化地区也重新被发现。

在广州动物园的启动仪式现场,动物广场摆设了白鹇、蛇雕、赤鹿等野生动物标本,供市民拍照打卡,通过标本的立体形象,认识生物。

我为动物代言、生态瓶科普、爬行动物科普……摆设在动物广场的多个互动摊位吸引了市民游客围观、参与。其中,有一位自带蓝色舌头的神秘“嘉宾”也亲临现场,被好奇的市民游客围观。

性格温顺、不挑食……一条品种为蓝舌石龙子的蜥蜴引发小朋友们好奇。壹航科普的工作人员介绍:“蓝舌石龙子的栖息地在澳大利亚,成年的蓝舌石龙子长约50厘米,它们的舌头有些是细舌头、有些是宽舌头,舌头的作用是收集气味或者恐吓天敌。作为杂食动物,它们吃蔬菜、水果、虫子,甚至猫粮、狗粮都吃。”

图片

图片

你知道长臂猿是怎么拿食物的吗?一群中小学生志愿者充当动物代言人,通过游戏互动,向市民游客科普动物的生活习性。来自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六年级的小伦是长臂猿代言人,她用手臂夹教小朋友模仿长臂猿的动作拿水果。

图片

小伦介绍:“长臂猿是树栖动物,如果它们在地面活动,手会触碰到地面,活动受限。”

图片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日常生活可以如何做?广州动物园科普教育部部长黄志宏表示:“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野生动物更要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如果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被破坏了,那么生物多样性难以为继。比如,我们要爱护身边的植物、绿化、水源、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的绿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悉,除了启动仪式上的科普宣传活动外,广州市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的内容有,加大“禁食野生动物”宣传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革除“野味滋补”的伪健康观念,抵制违法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

此外,还启动第三届广州市“一图一故事,野保小卫士”守护野生动物故事征集比赛,发动中小学生以真实图片或视频结合文字写作的形式,介绍自己难忘的野生动物保护行动经历,或书写自己参与关爱野生动物活动的心路历程感想;宣传解读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相关法律法规;科普野生鸟类救护、蛇类防治等相关保护知识。

图片

什么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由各国首脑参加的最大规模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此次“地球峰会”上,签署了一系列有历史意义的协议和两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其中之一。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第一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全球协议,获得了各国快速和广泛的接纳,我国是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六个国家之一。此后共有187个国家批准了该协议。1993年,《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

联合国大会于2000年12月20日通过了第55/201号决议,宣布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之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蛇、竹鼠等野生动物能吃了吗?

禁食!2022年12月3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同时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食用下列野生动物:野外环境中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和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法律规定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动物。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制品。

违反《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第二十条规定,食用野生动物的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对组织食用者处以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属于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他非法律、法规保护的野生动物的,处野生动物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对组织食用者处以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如公职人员违反《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第二条规定,食用野生动物的,除按照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处罚外依法给予处分。

对于陆生野生动物,除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人工种群外,其余均属禁食范围,所以蛇、竹鼠、豪猪、蓝孔雀等仍属于禁食范围。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有什么不一样?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8年制定,分别在2004年、2009年和2018年修正,2016年进行了修订。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二是细化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三是加强外来物种防控;四是做好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衔接;五是完善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野生动物管理制度。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