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前三章重要考点梳理
01/
生物的基本特征
掌握要求:能识别具体的事例中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 | /
★
例: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D.生物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正确答案:B
易错原因:认为植物获取阳光是生活需要营养。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阳光是一种能量形式,不属于营养。
02/
生态系统的构成
掌握要求:能从定义和组成成分两个方面判断出是否属于生态系统。
\ | /
★
例:①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贾鲁河中所有的鱼 B.郑州植物园内所有的生物
C.郑外校园中的全部师生 D.黄河湿地公园
正确答案:D
②如图是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的组成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生态瓶中包括动物、植物和非生物,是生态系统
C.生态瓶中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D.该生态瓶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C
易错原因:容易忽略环境和分解者
0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掌握要求:能通过具体事例区分出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何种关系。
\ | /
★
例:下列现象与“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到了夏季就变成棕褐色”这一现象相似的是( )
A.炎热夏季人在树下感觉凉爽
B.地衣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的形成
C.枯叶蝶的外形与枯树叶很像
D.种在新疆的哈密瓜比种在中原地区的哈密瓜甜
正确答案:C 题干描述的是生物适应环境,AB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属于环境影响生物。
易错原因: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搞混,分不清具体事例中是生物发生了变化还是环境发生了变化。
04/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掌握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判断出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产生了影响
\ | /
★
例: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现象与所对应的影响因素不匹配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土壤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光照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水分
正确答案:B 这是生物间的竞争关系导致的结果,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易错原因:生活经验过少,不能区分光温水气等因素会对生物产生何种影响,抓不住关键点,臆想出一种因素作为答案。
05/
食物链与食物网
掌握要求:能在简单生态系统中准确数出食物链的数量并能正确书写出其中某一条食物链。掌握生物的类型及数量,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变化规律。能准确推断出某一生物数量变化导致的其它生物数量变化规律。
\ | /
★
例: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食物网有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
(3)蜘蛛和杂食性鸟的关系为_________。若有人违法大量捕杀杂食性鸟,则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___________。但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4)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它在生态系统中充当了_________的角色。
(5)如果在林间投放DDT进行杀虫,一段时间后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这说明有机杀虫剂对环境会产生较大影响,请你提出一条更环保的方法来解决DDT在生物体内的残留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4 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2)太阳能 (3)捕食和竞争 增加 自动调节 (4)草本植物 生产者 (5)杂食性鸟 在林间投放更多的肉食性鸟或杂食性鸟捕食害虫。
易错原因:对图中各生物关系有漏看现象,导致食物链数量错误、生物关系表述不完整。不能将能量变化与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建立联系。
06/
生物圈
掌握要求:准确描述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
\ | /
★
例:下列关于生物圈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大部
B.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有10千米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为其中有许多类型的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C
易错原因:对生物圈的范围和定义描述不准确。
07/
显微镜的结构与操作
掌握要求:准确掌握显微镜光路上各结构名称、功能和操作方法。
\ | /
★
例: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和显微镜下的两个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野从图2到图1需转动④,使用高倍物镜
B.在光线较好的环境中,使用显微镜对光时用较长的物镜,大光圈和平面镜对光。
C.对光完成后,将玻片放置在载物台,眼睛注视③拧动①下降镜筒,直至出现物像
D.图1变换到图2时需要调节①才能使物像更清晰
正确答案:A 对光时使用低倍镜、大光圈。寻找物像时先将镜筒降至最低再缓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细准焦螺旋的功能是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易错原因: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和功能记忆不准确。不规范操作影响作答。
08/
显微镜成像规律
掌握要求:能够根据题目情境移动玻片或找出显微镜呈的正确的像。根据不同放大倍数掌握视野内细胞数量,大小关系。
\ | /
★
例:如图是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只草履虫,它实际在玻片上应该是图_______,要想更好的观察它可以将玻片向______移动。
正确答案:② 左 显微镜呈倒立的像,草履虫实际在玻片的右侧,因此向左移动才可使其位于视野中央进一步放大观察。
易错原因:不理解成像规律与移动之间的关系。
09/
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
掌握要求:能对操作步骤正确排序,理解每一步操作的原理和目的。
\ | /
★
例: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幅图片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图②中滴加的是清水
B.四幅图片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①②,图②中滴加的是碘液
C.四幅图片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②①,图④中滴加的是生理盐水
D.四幅图片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图④中滴加的是清水
正确答案:D ①盖盖玻片,②碘液染色,③展平,④滴加清水
易错原因:缺少对每一步操作中关键动作的识别,不能识别图片中的操作是哪一步。不清楚操作原理或一知半解表述不清。
10/
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掌握要求:准确识图并描述各细胞结构的功能
\ | /
★
例:南宋词人李清照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花的叶片和花,成为不朽名句。请问与“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哪个部位( )
A.①叶绿体和④细胞质
B.①叶绿体和④液泡
C.②叶绿体和④液泡
D.③细胞核和④液泡
正确答案:C 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细胞核④液泡,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彩色色素,叶绿体个体要比线粒体大。
易错原因:缺乏识图训练,不认识图中结构。各细胞结构功能记忆不准确,无法根据实例判断出体现了哪一结构的功能。
11/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
掌握要求:理解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后均分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 | /
★
例:水稻体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24条,某一水稻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后,细胞内染色体为( )
A.12对 B. 6条 C.12条 D.24对
正确答案:A 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易错原因:不能将分裂前后染色体形态数目不变这句话与染色体具体数量建立联系。
12/
动植物体结构层次
掌握要求:能说出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区别具体的动物、植物组织以及动物、植物器官。了解动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异同。
\ | /
★
例:下列有关动植物体组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皮肤中含有大量的保护组织
B.煮绿豆水所用绿豆是植物体的一种组织
C.输导组织由分生组织分化而来
D.牛的胃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正确答案:C
易错原因:混淆动植物体组织名称。生活经验不足,不清楚常见的植物某一部分属于什么器官。
13/
草履虫结构与功能
掌握要求:能在结构图中准确识别草履虫各结构,并明确其功能。
\ | /
★
例: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草履虫运动和取食的结构分别是( )
A.1和3B.2和6
C.4和5D.4和3
正确答案:D
易错原因:缺乏识图训练,不认识图中结构。
14/
探究实验设计原则
掌握要求:理解实验中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并能找到或设计出对照实验。
\ | /
★
例:在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下列能作为对照实验是( )
A.25 ℃和0 ℃
B.有光和无光
C.0 ℃和干燥
D.干燥和湿润
正确答案:D 实验变量为水分,除水分变化外其他条件都不能改变。
易错原因:找不到实验变量,不理解对照实验中变量的变化规律。
相关阅读
-
重要考点梳理...
-
节气已到立夏,夏季正式来临,先来看看古代文人消夏的妙招与情趣~...
-
听课,识记思维导图,完成练习,对照答案更正练习,不懂的反复听课专题一 生物与生物圈一、选择题1.(2020新...
-
7月15日,在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举办的“数据安全与可信AI”主题学术工作坊上...
-
我突然担心,自己是不是抑郁了。...
-
节气已到立夏,夏季正式来临,先来看看古代文人消夏的妙招与情趣~...
-
听课,识记思维导图,完成练习,对照答案更正练习,不懂的反复听课专题一 生物与生物圈一、选择题1.(2020新...
-
7月15日,在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举办的“数据安全与可信AI”主题学术工作坊上...
-
我突然担心,自己是不是抑郁了。...
-
读国学文化,品人生百态。...
-
2020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企业排行 https://taou.cn/xxxxK 關注我們,每天更新 2020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企业排行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生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