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单极化与多极化思维的差异|《道德经》小故事大智慧(18)

单极化与多极化思维的差异|《道德经》小故事大智慧(18)

时间:2024-06-28 14:09:57 作者:
摘要:加入QQ群:930638490,第一时间获取《清一山长解读道德经》新鲜文章!

朵朵葵花向太阳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_朵朵葵花向太阳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_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植物的

道德经整理团队:以下文章整理自《13-第8章—清一山长解读道德经A-2021年发布版》,阅读全文请加入QQ群:930638490。

“处众人之所恶”——就是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大家都不赞同的地方,让我去我也无所谓。这点是不是我平时经常给大家讲的精英精神——不要怕跟少数人在一起。我经常说这句话,不是我特意要当少数人,用老子的话说我是“处众人之所恶”——大家都不喜欢,我就去呗;大家都热闹,要奔一个什么地方,那我就不去呗,所以我最怕热闹。

如果我要逛商场,我最喜欢星期一、星期二去逛,我才不喜欢星期六、星期天去呢。星期六、星期天去闷死你!而且我喜欢逛没人去的地方、少人去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是“处众人之所恶”。但也不是说只有我一个人喜欢,只有一个人喜欢干的事情可能也很古怪,是不是?是众人而不是全部人。这种情况我不在乎别人会怎么想,别人到底对我怎么评价。

我们发现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特征?很多人做事情不是依据“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或者“这是我的理想”、“这是我的选择”……像我这种人,我认为是很少的。我认为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旁边的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你去死,我也去死……只要大家都去,就心安理得。所以,一起奔死路的多的是,是不是?这就是丧失了自己的思考,不去分析,只不过是随大流。

在中国,这是一种常态。但是这种常态导致了中国很多很多的问题。古人两千多年前就说了“君子和而不同”,“和”——大家都处得很好,但是都不一样;而“小人同而不和”,“同”——大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同归同,但大家心底里面真认为是一样的吗?其实心里面是不和的,心里面叽里咕噜,互相之间排斥、不服气。但是,如果你要让他做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事情,他不肯做的。这种团队精神的丧失和缺乏跟西方有实质性的不同。西方的人格和理想,的确做到了“和而不同”。

原来给大家讲过关于教育的例子,就是老师提一个问题让学生拿出答案。如果是拿给中国学生,十个人只有一个答案——标准答案,咱们的学习都很用功。但是,拿给外国人呢?十个人可能会有十一个答案,有些人还有两个答案,因为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要选择哪一个答案。所以,在我们看起来西方是不是很乱?十个人给出十一个答案,甚至也可能十个人有二十个答案、二十个选择。

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一个物理系的教授给了学生一个气压计,让他用气压计来测出楼房的高度。这个学生说用根绳子把气压计吊到下面去,测量绳子的长度,然后就知道楼房有多高了。教授给他不及格,因为要他用气压原理来计算楼房的高度。

这个学生不服气,他说这完全符合物理学的知识。这是不是物理学?当然是物理学了。但是教授觉得这个答案乱七八糟的,很古怪,就找了另外一个老师做裁判。另外一个老师说,好吧,我给你五分钟,再写一个答案出来,证明你懂得物理学知识,就给你满分。

他就在那儿呆了三四分钟都不动,这个老师就以为他根本不会,问他是不是想不出来?他说不是的,我的答案太多了,我在想怎样把它整理一下。他写了一个答案给这个老师。这个老师一看,觉得他还是懂物理学知识的。那个教授只好说,好吧,那我给他分数。

但是,这个老师精明一点,他就问这个学生:你说你有很多答案,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这个学生就滔滔不绝地说这个答案、那个答案,这个原理、那个原理:比如把它放在房顶上测量,再测量房子的影子……一大堆的东西。最后,他还说:“如果不限于用物理知识的话,我还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比如,我可以把它送给楼层管理员,让他告诉我这栋楼有多高……”

有没有发现,一个人有很多种答案?这就是老子推崇的方式——“非常道”,对吗?你要让它固定,他可以一瞬间固定下来;但是,他在想的时候,他绝对不把它固定下来。

但中国的学生呢?中国的学生可能就是统一一个答案,“好吧,今天学了气压原理,我就用气压原理来计算。”只有一个答案!这样看起来,中国人推崇的“和而不同”的精神,在中国已经丧失了,但在国外反而方兴未艾。

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革命,他们自己说是要复兴古希腊文明的精神,而不是中世纪的愚昧;但是实质上,他们学了很多东方的东西,从阿拉伯间接篡取了东方的智慧,以及想办法从中国引进去一些东方智慧。像莱布尼茨这批人都是学东方智慧出身的,然后把东方的一些东西用到西方去。

上一篇我曾经讲过西方有很多东西很奇怪,跟中国的政治哲学理念、老子的这种治世理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反而中国国内这种东西一直都没有。所以,我们号称“炎黄子孙”,但很多东西都丧失了。比如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那种精神,还有思维的精神,都已经被剥夺了,没有了。

刚刚这种说法,就是西方继承了中国的东西,但并没有固守中国的东西。大家可以去观察,我们学的道理越多,就会发现他们掌握得越多。日本也一样,日本把我们的很多东西学过去了之后,他们不说那是我们的东西,而说是他们自己的东西,说是他们日本的传统文化。

但我们不要说他们,为什么?老祖宗的东西连我们自己都丢了,然后看别人有,别人是不会承认的,他会说:“你看我有没有?我有,但你没有。你没有那肯定不是你的传统啊!所以这是我们的传统,而且是我们多少年来一直这样传下来的。”他说的也对呀!

现在回过头来,咱们再看看“和而不同”的精神。水体现了这种精神——它虽然变化无方,但是它又有一定的准则,而这些准则使得它在天地万物当中有完全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们小时候都会唱一首歌,小学课本上也经常推崇,我们得到的教育认为天地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忘了吗?是太阳吧!你们得到的教育是不是这样的?仔细想想,我们思维的根子是太阳——小的时候,拼命在乎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朵朵葵花向太阳……是不是都学这样的东西?

你们知不知道,把太阳作为万物生长的根源和把水作为万物生长的根源,有哪些实质性的不同?大家说一下。把这个机会给后面的人。不同的思维模式会造成什么样的不同?会造成什么样的思维惯性?

学生15:单极和多极。

张老师:挺好的,就是单极和多极!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其实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沙漠上太阳很足,但那地方要长生物还真有点困难;月球上太阳光也不缺,但是它最缺生物。宇宙间,太阳光并不是生命的来源,水才是真正的生命来源。一切都离不开水。我们在岩洞、地下溶洞里面,发现了没有眼睛的鱼——盲鱼,它们从来见不到光,但并不妨碍它们有生命。深海里面也没有光,但也有生命。所以,生命跟阳光的关系肯定不是最密切,跟水的关系反而很密切。

如果把水崇尚为生命之源、崇尚为一切事物的根基——就像“几于道”的精神,比如生衍万物、万物之始或万物之母的精神——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如果按照水的精神去治理国家,这个国家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大家想想看。

学生16:民贵君轻。

张老师:民贵君轻?没有这一条。

用水的精神去治理国家的话,这个国家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民主国家。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水“自生”,让它自己去生,让它自己去长。“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水就是这样的东西。这是不是就是很典型的民主国家?而且这个国家会欣欣向荣。所以我说,西方国家是不是从咱们这儿偷了东西过去?

而且,水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因此在这个国家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钱人和穷人的心态是一样的好。没有说有钱就好,没钱就不好,这叫强分。他是不分的,大家都活得蛮开心。当官的也不见得别人瞧得起你,当兵的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好。大家在地位上是有不平的,就像山川万物有不平,但是内在的东西是平的。这是万物齐一的观点——庄子的观点。所以,用水的精神来治理国家,用水的理想或水的思维模式来治理社会,就会是这样的国家。

而用太阳的观点呢?用太阳的观点来治理,那就麻烦了。太阳有什么特征呢?太阳的第一个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17:高高在上。

张老师:独裁,只有一个呀!而且万物都得靠我,所以专制,对不对?所以,封建制度下叫父母官,他们就是所有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啊……反正都是靠他们的。

我们用这种思维来观察,就发现我们得丧失自己的活力,把自己的生命动能都消散掉,而把它变成“靠太阳”——我好不容易长大一点点,感谢太阳啊,都是你呀,有了你,我才能够长成这么大!所以,这个时候要干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谢恩,天天要谢恩,谢主隆恩。皇帝赐你一副字——拿去吧,你要谢主隆恩;把你杀了,你都要谢。因为你生长靠太阳,太阳说你该谢了,你就得谢;说你该死了,你就得死。

再回到咱们小时候天天在书上学的那种精神,其实得自于咱们几千年来的奴仆文化。没有自己独立精神的奴仆文化,才会天天在那里赞颂太阳。我们把皇帝想象得就像一个太阳一样,我们看中国古代县衙公堂的背后也是一个太阳吧?代表着我普照万物。

这就是单极化思维和多极化思维的差异。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