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你觉得开心的反面是什么?

你觉得开心的反面是什么?

时间:2024-07-06 07:04:27 作者:
摘要:第62篇原创如果你不嫌麻烦

第62篇原创

如果你不嫌麻烦,请星标我的公众号

生活没有开心_感觉生活没什么可开心的事情_觉得生活没意思开心不起来

young asian boy with a layered black bob haircut behind a fish tank, front view of face with caustic lighting, fish in front of her face, superwide angle, edward hopper painting style, --ar 16:9 --v 6.0

过去的两年多我经历了 “极致” 的自由,改变了我对人性的理解。

有个旅居的好朋友曾对我说,我变了。

对此我回应道,我的初心未曾改变,改变的有财富观上的近步,更多是对人性的理解更深刻了,而这些改变都是服务于将来要躺平的初心。

有一个好朋友说我就像鲁滨逊一样,好像啥都融入不进去。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之前我和他提过,我感觉自己有点脱离社会了,想回归。也觉得太自我了,现在想看一下不那么自我的世界是怎样的。我想看看世界。

有一个好朋友说我过去的经历涵盖了绝大部分人希望和不希望经历的,且还没经历过的部分,例如所谓的 “自由”。

我问她,你身边有类似我这样的人吗?她说一个也没有,他们几乎连自由都未曾感受过。说得难听些,他们要么被困在消费的牢笼,要么被困在无望的内耗中,我走得比很多人快了几步。

她还说到,有很多人是不幸的,而我是幸运。

在几年前他们的负债亏损99.9%源于收入的增加(觉得自己可以消费更多),负债去买房,消费升级,金融投资亏损等。根源在于就是「觉得自己可以消费更多」的念头。悲剧的是,过去互联网和电商等行业的白领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受益于行业周期上升带来的红利。可是一旦黑天鹅事件降临——疫情,叠加经济+行业双重周期下行——房价崩塌。那些过去美好的憧憬反而变成了头疼的负债。

而我当时因为中年危机前途无望,选择去明亚卖保险,如此销魂的自由职业,给了我条件可以远离职场,远离了物欲,在全国背包客,学习自由,也间接躲避了某些不必要的负债。

我知道我在你们身边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

因为我知道那些:你不知道的并且想追求的,对于自由和财富的认知。

生活没有开心_觉得生活没意思开心不起来_感觉生活没什么可开心的事情

Michelangelo's Genesis in the sky, superwide angle, simple colours, surrealism --ar 4:3 --v 6.0

在我看来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是人类想象力的巅峰。如果自由的状态中不包含创造力,那么这种自由是廉价,短暂和不道德的。

这种幸运带有偶然性,但它仍然是真实的。尽管我无法告诉你如何赚到钱,但我可以撬开你对自由认知的局限,首先就是对感受的理解。

一、开心的反面什么?

在过去极致自由的时间里,我未曾有一分一毫的焦虑(泛指负面情绪,下同),并不是因为所谓的自由,更多是恰当地处理了焦虑感受。所谓恰当,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没什么值得特别开心,也没什么值得特别悲伤——不过如此。可能你会问,不过如此又是什么意思?稍等,让我举个别的例子。

当代价值观里有一个误区,总是把「开心快乐」(泛指正面情绪,下同)当作是某种追求。

那么你知道开心的反面是什么吗?

伤心?难受?emo?

不是,是「没那么开心」。

同理,那么悲伤的反面是什么?

是「没那么悲伤」。

开心是 H+,大开心,

没那么开心是 H-,小开心,

悲伤是 S+,大悲伤

没那么悲伤是 S-,小悲伤。

开心与悲伤是不同的情绪各自独立存在,无法直接导向另一种。至于那部分我称之为 ”不过如此” 的,暂且叫做宁静,而我所谓的极致自由,只是体验了开心与悲伤之外的这情绪:宁静。

宁静 = P.

二、第三种感受:宁静

经常有处于焦虑中的朋友常说,开心最重要。

亲,这可能是认知误区啊。试想一下,就算开心带着开心祖父母、开心爸爸妈妈和开心孩子——整个家族来了也不会取代焦虑。哪怕你很努力去取悦自己,不管你花多少钱消费了,不管你获取了多少的荣誉,体现了多少自我价值,把虚荣心撑到爆。可本质上这些行为就像是开心家族来开完 party,还是要独守空房等你去收拾。其次,一旦你此生体验过了什么叫焦虑,它就永远存在,在你收拾空房的时候来喝茶,你会怀疑说开心家族怎么刚刚走了,这个焦虑老王又来了。陷入负面情绪的你就会期盼下一次开心家族的 party...... 此消彼长,如此循环。

我们是否想象过,既没有开心也没有悲伤的空间是怎样的感觉?如果你经历过宁静,那你会理解我说的那种感觉。甚至考虑过如何让自己掌握获得宁静的方法。

如果想要主动掌握宁静感,我必须要跟你灌输一个概念,如果你掌握不了这个概念,那么你就只能白天陪悲伤老王喝茶,晚上和开心家族party,永远没办法腾出空间给宁静姐姐。

这个概念起始于:「令自己开心的能力」的反面是什么?

生活没有开心_感觉生活没什么可开心的事情_觉得生活没意思开心不起来

三、「令自己开心的能力」的反面是什么?

如果说一个处于悲伤中的人希望活得「开心」,这种念头里就包含了经历「不那么开心」。那么我所说的宁静,是一种既没有开心也没有悲伤的空白状态下的感受,据我有限的西方哲学知识,西方文明中并不存在「空」这个概念,自然也不会有宁静空间概念了(但他们也受到了禅 Zen 的影响,所以也被融合了)。

麻烦的点在于,有一个西方思想很有问题,普遍存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当中。

鉴于我们所生活的文化中已经中西融合,许多背后的概念是模糊的。我所说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取悦自己、开心就好」这类观念很可能源自于「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ism 的价值主张——We do have free will,我们有自由意志,继而推导出,我们是可以掌握自己情绪,我们有令自己开心的能力,也有主导各种情绪的能力。

可是我不相信人有这样的类能力。

你知道:拥有「令自己开心的能力」的反面是什么吗?

是「没那么开心的能力」吗?

不是,而是我们「并不具备拥有令自己产生感觉的能力」

因为「我们并没有自由意志」。

我们没有自由意志,因此所有的开心和悲伤的情绪,既不是我们主动创造的,也轮不到我们主动创造,因为感受总是依赖于某件事情的触发,感受是一种对事情的反映,它无法凭空产生。

以下灰色字是哲学部分的,觉得枯燥可以直接忽略看结论部分。

决定论 AKA mechanism. it's the idea that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s determined, that is to say, fixed completely by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that preceded it.

那你想说,啥都已经定好了那还有意思吗?

举个例子,在地上随意扔一个网球。你会觉得他的弹跳落地是一种随机吗?

感觉生活没什么可开心的事情_觉得生活没意思开心不起来_生活没有开心

The exact way I throw it, determines the exact waythat it's going to land.

Everything about the object moves, is fixedby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that preceded the motion. So there isn't anything random.

From Human'spoint of view, it is Random

From Universepoint of view, it is not Random

上述表达的是,我们生活中很多随机的事情,从宇宙观的角度来说并不是随机的。决定论已经表明我们没有自由意志了,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吗?有的。对应决定论的还有两种。一种叫相容论,一种叫做硬决定论。

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ism (不是自由主义):我们拥有自由意志;

相容论 Compatibilism:我们没有自由意志,但这事不重要;

硬决定论 Hard Determinism:我们没有自由意志,这事很重要。

在感情上我会称自己为相容论支持者,既然我们处于已经决定了的万物规律中,但这不重要,做我们想做的就好了,自己觉得好就做吧,我们只承担行为后的责任。因为我不相信自己有自能力去产生开心和悲伤——当事情发生时,只是映射出了要么开心,要么悲伤那一刻的心理状态,要没有那件事情,我是无法凭空冒出来情绪来的。

It doesn't matter if those motivations are determined.What matters is that we think people have those motivations and thatwe continue to react to them with "Reactive Attitude." (resentment and gratitude)

所谓的承担责任,就是我们对待特定事物的预期态度,同样是对待感受的预期态度,也就是我们对待事物的动机。

而这个态度我选择不期待。(不是避免失望而压制自己的悲观)

久而久之我不对感受有任何期待,也没有了执念,反而为脑袋腾出了空间。这不是说我完全没有情绪——肯定是有的——而且来了又走来了又走,区别在于之前是有开心家族和悲伤老王,现在多了宁静姐姐。我越是放下让开心多点来的执着,宁静姐姐拜访的机会就越是高。

抱歉,我是逼不得已抛出这些哲学概念,因为中西文化的融合带来的首先是语言学上引发的认知混乱,也有哲学思想上的混乱 (ambiguity)。就像一团乱麻一样。如果要解开这团麻绳,要么系统学习西方哲学/中国哲学,这也是我正在做的。

结论一,无论开心,悲伤还是宁静,感受的产生会因为事件发生了才被触发,无事件无感受。产生出主动追求开心的念头并不是一种实在的做法,更不应该把它作为追求,你也做不到,可怕的是你觉得自己做的到,那就掉进去了自我满足的无限虚幻中。

结论二:反而我们可以追求的是,保持一种不追求任何特定感受的念头,不期待感受。

逻辑表达式:

Premise 1: 因果链是非随机的,它是可以由我们意志而制造出来的的想法是错的。我们并没有产生因果链的能力,我们只是被动处于因果链的某一段;

Premise 2: 感受是由事件触发而发生的心理反应,事件是因,感受是果;

Sub-Conclusion: 我们没有主动制造感受的能力,只能观察被推送过来的感受。

Premise3:观察感受的期待是可以设定的,可以设定为不期待

Premise 4:不期待的态度是可以长期练习获得的

Premise 5: 如果宁静处于空的概念中,则需要一个清空开心和悲伤的无感受状态才能感受到宁静。

Conclusion:对感受包期待,并长期练习观察开心与悲伤,就能感受到宁静。

咦?不追求感受的念头?那都不追求了,这时候算不算是宁静?不追求宁静,反而得到了宁静???

我觉得算是的。

觉得生活没意思开心不起来_生活没有开心_感觉生活没什么可开心的事情

Michelangelo's Genesis, close shot of a smileing face, simple colours, surrealism --ar 3:5 --v 6.0

四、悲欢交织过后的是宁静

之前参加了朋友的一个音乐局。那是一个制造开心,体会开心,感受开心的环境,我们需要这种环境。

看到大家开心的唱着歌,唱到高潮时候我感受到了大家高涨情绪的释放,但我清楚知道,快乐过后一定是伴随着小程度的「不那么悲伤」。这暗示着,在那过后宁静姐姐可能会来。

不过,这时候如果你渴望下一次的快乐何时能够重现,那么宁静姐姐一定不会来。又或者你为这样的快乐场面珍无法重现感到遗憾,那么宁静姐姐也不回来。

我会这样描述宁静的画面:在纷繁复杂的心灵深处,快乐和悲伤交织着,彼此追逐,仿佛两股强烈的风暴在心田肆虐。那种激烈的交织,带来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情和冲突。可是,当这场情感的狂潮渐渐平息,宁静便悄然降临,如同暴风雨过后的宁静大海。

在这个充满起伏的情感空间里,快乐和悲伤如同波涛般此起彼伏,每一个起伏都激荡着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当这些情感的波浪逐渐消退,留下的只有那纯粹的宁静,那无尽的留白。这种留白,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只有在情感的狂潮退去之后,才得以显露。

这种宁静是短暂而脆弱的。若没有细心地去体会和珍惜,它很快便会被新的希望所掩盖,那种“希望再度感受快乐”的念头,将再一次引发心灵的波澜,掩盖住那宝贵的宁静。唯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心灵的宁静中,才能真正找到那种内在的平衡与满足。

觉得生活没意思开心不起来_感觉生活没什么可开心的事情_生活没有开心

至于其他获得宁静的方法,例如接纳无所事事等等一系列方法过去几年里我略有体会,如果你有疑问或者分享,联系我吧,我很想跟你聊聊。

我可以帮助你突破认知,无论是人生和财富观。

财富管理 | 如愿传承 | 养老金规划|资产隔离 |信托 |保险

找我咨询。我会根据你的情况给到最实用的建议。

巫书远, 186 0202 8793 微信同号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