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很多知识,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 | 钱颖一
-- 约2300字 / 阅时4min --
摘编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8年4期钱颖一
01.
教育的价值本应从知识到思维。
……在应试教育中,知识被浓缩为“知识点”,就是那些关键概念和公式等内容。事实上,知识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
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说明了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中国,知识又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历史上是在科举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而现在的高考制度就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渠道。
……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下,学生为掌握知识点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文科题目“死记硬背”,而理科题目,通过“大量做题”来识别题型,记住解题技巧,最终达到解题的目的。
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因材施教”——也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给予特殊培养也主要体现在“学早一点”、“学多一点”、“学深一点”,这仍然是对知识而言的。
02.
……虽然我们重视知识,但是我们存在另外的、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太简单地把教育等同于知识。
教育除了知识之外还有什么呢?
爱因斯坦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他对教育也有很多深刻见解。
我最常引用的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一句话是:
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
他讲这句话的背景是这样的——
1921 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第一次访问美国。
当他到达波士顿后,一个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
他当然知道,但是他拒绝回答。
爱因斯坦在这里说的事实就是知识。
知识当然重要,但是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
他在这里提出了有关教育价值的一个新命题:教育的价值不是记住很多知识,而是训练大脑的思维。
这就提出了教育价值超越知识的另一个维度——思维。
而恰恰是在这个维度上,我们中国教育是薄弱的。
学生的思维发展正是我们教育中的短板。
03.
思维或思考通常被称为能力。
能力有别于知识,这样便于区分两者。
但是在本文中,思维或思考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取向。
我们将集中讨论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教育是一个目前在世界范围的大学教育中普遍受到重视的话题
哈佛大学原校长博克根据对哈佛学生的观察及心理学的研究,把大学本科生的思维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无知的确定性
这是一个盲目相信的阶段。
刚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新生,往往都处于这个阶段。
在中学,学生认为学到的知识是千真万确的,这个确定性来源于学生知识的有限性,因此是一种无知下的确定性。
| 第二阶段是:有知的混乱性
这是一个相对主义阶段。
学生上了大学之后,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包括各种对立的学派。
虽然学生的知识增加了,但是他们往往感到各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无法判断出哪个说法更有道理。
这就是一种相对主义。
博克观察到大多数本科生的思维水平都停留在第二阶段,只有少数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够进入第三阶段。
| 第三阶段是:批判性思维
这是思维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在各种不同说法之间,通过分析、取证、推理等方式,作出判断,论说出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
04.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有两个特征:
这两个特征正是分别针对“无知的确定性”和“有知的混乱性”的,因此批判性思维不同于这两种思维方式。
在这两个特征中,第一条是会质疑即提出疑问。能够提出问题并且善于提出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据说犹太人小孩回到家里,家长不是问“你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而是问“你今天提了什么新问题”,甚至还要接着问“你提出的问题中有没有老师回答不出来的”,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第二条是在提出疑问之后,能够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和判断,包括新的、与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
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
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不是“批判”,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05.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力”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心智模式”层次。
首先,能力有别于知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
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
……批判性思维除了在能力层次之外,还有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称之为心智模式。
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取向。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
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
批判性思维的这个层次是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走进思维“盲区”。
有关“怎么做”方面的问题,多是技术层面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
而有关“是什么”和“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
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06.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怎么做”方面见长。
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怎么做”的,但很少是关于“为什么”的。
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知半解,但不求甚解。
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
不过,这不是全部。
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名家思考 | 推荐——
相关阅读
-
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很多知识,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 | 钱颖一
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
-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
在面对一些令人烦恼的事情时,也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当你学会自我反省,懂得满足当下,才能够让我们知道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些事情做得不够好。 其实,这一生...
-
性生活的频率是夫妻关系中一个非常个人化和敏感的话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身体健康、心理状态、个人偏好、生...
-
国内新冠药先行者君实生物,最近摔了个大跟头。5月18日,vv116公布了中国奥密克戎感染受试者中首个小样本量临床研究...
-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
性生活的频率是夫妻关系中一个非常个人化和敏感的话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身体健康、心理状态、个人偏好、生...
-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是什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
-
单细胞生物是怎样进化成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的问题,有很多推测,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群体学说 1.赫克尔的原肠虫学说...
-
中国科学生物科学期刊有计算生物学,生物过程北大核心里综合性生物类核心期刊表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1.《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