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世间生物 > 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临床意义,这篇值得一读!

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临床意义,这篇值得一读!

时间:2024-07-15 01:05:23 作者:
摘要:.

检验结果临床解读手册(点击链接)

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重要激素,属于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0kD。TSH的分泌受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兴奋性和生长抑素的抑制性的影响,并受甲状腺素的负反馈调节。

TSH 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甲状腺上皮细胞的代谢及胞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呈高柱状增生,促进甲状腺细胞碘的摄取与甲状腺球蛋白的碘化,从而加快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TSH 检测的适应证

TSH 检测的适应证:①原发性甲亢或甲减的一线检测。②对怀疑甲状腺激素耐受者,与FT4、T3(FT3)联合测定。③对继发性甲状腺功能障碍,与 FT4联合测定。④对先天性减退的筛检。⑤在甲状腺素替代或抑制疗法中,用于T4 治疗的监测。⑥对高催乳素血症的评估。⑦对高血症的评估。

检测方法

TSH测定均为免疫化学法,根据标记物不同有放免、酶免、荧光免疫、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等多种试剂盒可供选用。一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CLI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 法。

参考区间

化学发光法:0.34~5.60μU/ml;电化学发光法:0.27~4.20mU/L。参考区间可因方法、仪器、试剂不同而有不同,因此,各实验室应根据试剂说明书和临床实践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注意事项

1. 由于 TSH 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受 TBG 浓度影响,也较少受影响T3、T4的非甲状腺疾病的干扰,并且在测定时受其他干扰因素比测定甲状腺激素少,由此,现在国内外均推荐以血清TSH测定作为甲状腺功能亲乱的首选筛查项目。

2. 样本在2~8℃可保存7天,在-20℃可保存1个月,避免反复冻融。冷藏的试剂和样本应在室温中平衡至20~25℃;避免过度振荡产生泡沫影响测定。

3. 应注意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的嗜异性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 若样本中 TSH 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配套的稀释剂进行稀释。推荐稀释比是 1:10经过稀释的样本浓度必须 >10mIU/L。

5. 肾功能不全患者或经历视网膜荧光治疗后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6. 如果患者在检查前有熬夜、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者服用了大量含碘食物,某些会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也可能会影响TSH的检查结果。

7.标本需新鲜血清或血浆,、脂血干扰大,TSH的分泌存在昼夜节律每日分泌高峰出现在清晨 2~4 时,低谷则在下午5~6时。一般在清晨起床前采血。但新生儿出生后的前3 天,因面对与母体内截然不同的环境,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血中 TSH水平急剧升高,约4~7天后始趋于较稳定水平。故应在分娩时取脐血或出生7天后采血,以避开此应激期。

临床意义

TSH是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最重要的指标。FT3、FT4和TSH是评价甲状腺功能的首选指标。

1. TSH增高

TSH增高常见于原发性甲减、异源性 TSH分综合征、垂体TSH 不恰当分综合征、单纯性甲状腺肿、克汀症、甲状腺发育不全、腺垂体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等。

TSH增高也可见急性传染性、肝硬化、原发性、糖尿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肿瘤伴泌乳闭经、甲状腺激素储备减少症等。

另外,检测 TSH 水平可以作为甲减病人应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应用多巴胺拮抗剂、含碘药物等可使TSH增高。

2. TSH减低

TSH减低常见于甲亢、继发性甲减(TRH分泌不足)、腺垂体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Digeore 综合征、抑郁症、急性创伤等。

TSH减低也可见于过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甲状腺药物、多巴胺、生长抑素等药物。

3.鉴别诊断

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负反馈地导致血清 TSH水平出现指数方次级的显著改变。TSH 测定配合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对甲状腺功能紊乱的诊断及病变部位的判断很有价值。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3、T4增高,TSH 降低,主要病变在甲状腺;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3、T4增高,TSH也增高,主要病变在垂体或下丘脑。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时,T3、T4降低而 TSH 增高,主要病变在甲状腺;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时,T3、T4降低而TSH也降低,主要病变在垂体或下丘脑。

参考文献[1]尚红,王毓三,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尹一兵,倪培华.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向延根,潘建华,吴佳玲.临床检验手册(第1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4]胡成进,陈英剑,公衍文.检验结果临床解读(第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5]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检验学习网"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建议另行核查。文章中内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或在本文章下方留言),谢谢!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