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走进新质生产力前沿丨全球数智化转型新热点,四川大有机遇——专访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

走进新质生产力前沿丨全球数智化转型新热点,四川大有机遇——专访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

时间:2024-08-21 08:58:38 作者:
摘要: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摄影报道会场外,高温持续炙烤;会场内,讨论热火朝天。8月14日,在省委网信办、四川省互联网行业

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摄影报道

会场外,高温持续炙烤;会场内,讨论热火朝天。

8月14日,在省委网信办、四川省互联网行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走进新质生产力前沿”系列活动新型能源体系专场,关于极端天气影响能源转型的话题正在升温。

以数智化赋能驱动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新热点。在这其中,四川机遇如何?还有哪些短板待补齐?川观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

创新的热点事件_时事热点创新_关于创新的热点新闻

鲁宗相。

数智化赋能四川能源转型,四川怎么抓机遇?

川观新闻记者: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是新型能源体系,其中绕不开的关键词是智能化数字化,那么数智化赋能四川能源转型,您认为有哪些可行的路径?

鲁宗相:最近我关注到全球数智化转型新热点,是算电融合的智算中心。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日益受到关注。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占比都在2%—4%的水平,预期会涨得非常快。乐观预测,未来美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会占到美国电力消费的10%以上,这是非常大的增量。所以大家提出算电融合,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能源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二是人工智能反过来促进能源发展。

算电融合,四川有天然的优势。四川以水电为主,电价便宜,发展智算中心有能源成本的优势;从产业布局来看,四川的电子信息是优势产业,本身具备建设智算中心的产业优势;从国家战略来看,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其产业备份、算力备份的发展空间巨大。我认为四川应该抢抓算电融合的发展机遇,加大智算中心的建设,既为数智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又为自身的能源转型赋能。

光伏产业面临再次洗牌,企业如何突围?

川观新闻记者: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四川正在打造光伏等新型能源产业集群,对此您是否有一些新的观点可以分享?

鲁宗相:四川目前新型能源产业集群的核心在光伏领域,今年行业遇到严峻形势,产能过剩给行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光伏产业曾经经历过一轮产业过剩和洗牌,现在产业再次面临调整,这个问题很值得关注。

我也在思考突围的方式,首先对企业来说,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比如光伏板转化效率。如果可以大幅领先甩开竞争对手,那么根本不怕过剩。第二,要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除了集中式光伏,在户用光伏、工业屋顶光伏,以及和农村电网结合的微网光伏应用等方面,还有很多的空间。另外川西的光伏目前开发还相对较少,也可以加大开发力度。此外,还要加强行业协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机制,实现按需生产,也能解决过剩的问题。

做强做实电力平台,四川不能“躺赢”

川观新闻记者:有观点认为,电力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主要平台和载体。把平台载体做强、做实,四川还有哪些短板待补齐?

鲁宗相: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很多人认为四川可以“躺赢”。因为四川是水电大省,同时风、光等资源也很丰富,开发潜力大,因此相比其他省份能源转型的难度要低很多。

但是,四川的短板依然存在。比如硬件上不够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相比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省份,风电和光伏开发的量还不够大;电源点主要在川西,而电力负荷主要在成都平原等地区,电力输送、消纳等方面存在一定堵点和矛盾等。此外,四川省用电负荷的最大峰谷差已超2000万千瓦,超过最大用电负荷的30%,面临发电和用电实时平衡的困难,新能源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点突出,将进一步增大电源“靠天吃饭”的特性。

基于此,四川必须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但新增电源以新能源为主,这样一来,电源发展模式、电网结构形态、安全稳定特性、运行方式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需要技术、机制、思路等各方面的创新。

下一步,四川需要加快构建多能互补的发展格局。在电网方面,需要探索更加先进高效的输电方式,例如探索省内柔性直流、小型直流工程等新型技术路线。还要加强电源、电网与产业协同布局,提升新能源就地高效消纳水平,降低系统输送通道压力。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