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孩子的寒假生活中不得不吐的槽点!

孩子的寒假生活中不得不吐的槽点!

时间:2024-08-26 00:52:39 作者:
摘要:你家也碰到过吗?

01

今天是开工的第一天,祝大家开工大吉大利。

今天,家中小学生的假期余额不足,还剩下9天。

得收收心咯!

今年的这个寒假有点特殊,奥密克戎肆虐的时候,孩子们期末考试都没考,直接放假了,所以直接有6周的超长假期。

这个寒假,挺有意思的,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我的心头经常是波涛汹涌。

考虑到孩子已经四年级了,我之前在四年级学期中,跟大家聊过我怎么看待这时候的亲子相处模式。(传送门:)

总之四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放手了(放手其实从三年级就开始了),但是我看到孩子自主学习的效率特别低,所以四年级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高效率地完成作业,然后可以自由安排时间。

让孩子体验到,什么是“越自律越自由”。

这个阶段,孩子做的非常好,是完全按照我期待的方向走的。

只是,到了寒假之后,180度大转弯,也让我有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在假期过程中,我一直秉持着让孩子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于是,我看看她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的。

02

槽点1:作息混乱

首先,孩子的作息整个就乱了。早上开始睡懒觉,最迟10点起来,晚上又不睡觉,磨磨蹭蹭一直到晚上11点或者12点。

这一点比较有意思。

如果一个孩子是一直处于高节奏快速的生活工作状态,那么他是非常需要有一段时间完全放松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摆烂”。

这应该是很多成年人也会做的事情,上了一周的班,周末就想好好休息,睡个懒觉。

虽然睡懒觉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但是确实这又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让自己放松的状态,虽然我希望孩子能够更自律,但是我又很能理解她这样的行为。

让孩子不睡懒觉,除非有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激发他们。

怀揣着理解,自然也就放手了,所以我家孩子基本是睡到自然醒的。

03

槽点2:做寒假作业效率奇低

其次,做寒假作业效率奇低。

同样本着以孩子自由安排为主,刚寒假的时候,就让孩子大致安排自己的作业计划,其实老师布置的作业量不是很多,如果你每天都写一点,那么这个作业量比起平时上课的量是很低的,但是保持每天都有一个做作业的频率在寒假其实不太容易。

因为心思已经飞了的孩子,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地做上一个小时的作业。

这也是为什么假期时间很多,反而学习的时间不多的原因。

所以,才有了收心的说法。

最开始放假的时候,孩子自己把自个的心给放飞了,写作业就非常地磨蹭。我们上午写作业,下午可以跟同学一起约完。

我看她可能一小时才把二三十道口算题做完。最后,我不得不出手,做了一些硬性的要求,她才在两周内把数学作业的大头完成。

04

槽点3:对电子产品依赖度太高

第三,对电子产品依赖度太高

第三周第四周,我们带孩子回老家过春节,遇上了堂姐堂弟。于是三人就天天腻歪在一起,然后做的共同的事情就是玩Ipad游戏,玩网游或者刷视频。

这点也特别有趣,其实原本老家农村户外就是山野,孩子们可以肆意放逐,但是现在的孩子对外界的环境都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虚拟的世界,已经到了没有办法停下来的,除了吃饭睡觉加上父母强制做作业,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被电子产品限制。

这也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的周围都是玩电子产品的孩子,那么这种诱惑是没有办法抵抗的。

我家的孩子以前知道王者荣耀,但是现在特别喜欢玩原神,平时都是限制的,但是假期那几天,跟堂姐弟一起混着,也花了不少时间在游戏中。

而作为家长,能阻止孩子玩游戏,但是不能阻止孩子跟小伙伴一起玩,那小伙伴玩游戏势必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就是引导孩子正向地看待游戏。

比如我选择走近孩子,跟孩子一起了解他喜欢的这款游戏,游戏是如何设定世界观和情节的,分析游戏里面的世界构造、音乐和画面,以及里面蕴藏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跟孩子一起去了解游戏心理,聊聊游戏设计师为了抓住玩家的心理,如何设计游戏的。

为此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游戏心理学》的书,准备跟孩子一起来分析。

在这点上,我比较认同,态度决定一切,当孩子被一样东西吸引痴迷的时候,我们不去阻止孩子,而是跟孩子一起去研究它,分析它,也是一种方法。

也许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和痴迷物之间的关系。

也因为我的影响,孩子对游戏的看法也变得冷静了一些。

05

槽点4:不可避免的假期拖延症

第四,不可避免的假期拖延症

在孩子小的时候,记得她很少有拖延的问题。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我要发出一个指令,跟她做去一件事情,她的执行力是特别强的,她愿意跟我做任何的尝试。但是到了小学之后,拖延症时有发生。

最常见的就是做作业拖延,这点很正常,谁让作业侵占了孩子太多玩耍的时间,所以孩子逃避作业,算是一种拖延吧。

这点其实,我也在我身上发现,在我做一件不太想做的事情上,我会无限拖延,明明就是很简单的几秒都能搞定的事情,我也能拖到最后的时间。

所以,这种拖延是非常常见的心里防御方式。当孩子确实不能自己去应对这样心理的时候,父母可能要适时地站出来,并不是用责备的口气,而是跟孩子一起面对这项让孩子逃避的任务,等到孩子觉得这样也没啥问题,习惯适应的时候,再退出。

06

后续

我们从老家回来之后的两天,我陪伴着孩子把她觉得最难啃的作业都啃完了。孩子觉得原来,不拖延的感觉真的很好。

离开学还有一周多的时间,孩子们是要收收心了,当家里有了学习的氛围,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孩子就能静下心来做一些学习;

然后适当地参与一下孩子的学习,提升一下孩子的学习进度,让孩子享受没有作业干扰的玩的快乐,也是很重要的快乐体验。

今天跟孩子也商量了,作息时间也要开始慢慢地调回来,以免到时候一开学就不适应。

所以,比起之前内心的波涛汹涌到现在的风平浪静,我也觉得教育中,平常心、互相理解是可以免除亲子之间鸡飞狗跳的矛盾冲突。

最后,Ki妈也正式上岗啦,新年的一年,陪伴着大家一起加油往前冲咯!

"Ki妈蒙氏"小程序,3-9岁家庭教育助手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

生活中的槽点_30个生活中的槽点_生活槽点满满

30个生活中的槽点_生活中的槽点_生活槽点满满

生活槽点满满_生活中的槽点_30个生活中的槽点

生活槽点满满_生活中的槽点_30个生活中的槽点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