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世间生物 > 武汉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郑振华团队利用生物发光技术实现寨卡病毒体内感染的实

武汉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郑振华团队利用生物发光技术实现寨卡病毒体内感染的实

时间:2023-11-30 17:55:18 作者:
摘要: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虫媒病毒,目前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地区。我国目前已有寨卡病毒输入病例,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虫媒病毒,目前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地区。我国目前已有寨卡病毒输入病例,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ZIKV感染孕妇可引起胎儿和新生儿出现小头畸形、大脑弥散性钙化和巨脑室等先天畸形,感染成人可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和脊髓炎等多种神经疾病。迄今,对ZIKV复制与致病机理的研究仍十分欠缺;针对ZIKV感染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也没有任何一种疫苗获得授权上市。因此,亟需一种可用于ZIKV体内感染机制研究的强大工具来应对其威胁。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郑振华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在Theranostics(《治疗诊断学》)上发表论文。他们利用一种可表达NanoLuc荧光素酶(Nluc)的寨卡报告病毒ZIKV-Nluc,首次实时动态地展示了ZIKV侵染小鼠机体组织器官以及垂直传播过程。

生物发光技术可应用于病毒学研究领域,但复杂的病毒致病机制对其灵敏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研究人员将Nluc基因插入ZIKV C基因编码区构建了ZIKV-Nluc报告病毒。通过空斑纯化使ZIKV-Nluc病毒中Nluc基因可稳定存在5代以上;并发现ZIKV具有极强的肠道嗜性,并且回盲结是ZIKV重要的感染靶点;证实了ZIKV的母婴垂直传播过程;并鉴定了一种免疫血清在体内的中和活性和抗病毒效果。本研究对开展ZIKV的传播、复制和致病性等基础研究以及血清学诊断、抗病毒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等应用研究意义重大。

光生物安全性_生物性安全问题_生物安全性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武汉病毒所郑振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王霆博士和李朋辉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5004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0155、81871665)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6302)的支持。

原文链接: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