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优秀案例】智能研修平台助力新教师教学能力精准反思的实践案例分析

【优秀案例】智能研修平台助力新教师教学能力精准反思的实践案例分析

时间:2023-12-16 21:52:38 作者:
摘要:点击“甘肃教师学苑”关注我们优秀案例\x26gt;\x26gt;摘要:央馆智能研修平台为精准诊断教师教学问题提供数据支撑,有着“教师

优秀案例>>

摘要:央馆智能研修平台为精准诊断教师教学问题提供数据支撑,有着“教师能力矩阵分析”和“教学行为分析”两大核心功能,致力于解决传统教研的瓶颈问题。本案例以新教师汇报课小学科学“动物的一生”一节为例,阐述了借助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如何进行磨课及教学能力精准反思的过程,由完善教学设计;汇报课授课,教研组教师利用量表评分;教师课后精准反思,完善升华教学设计;第二次录课上传平台,教研组教师量表评分、个人观课、量表评分、多元化反思等环节构成。并分析了研修平台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精准反思的促进效果,提出了新教师如何利用好央馆智能研修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动物的一生;教学能力精准反思

央馆智能研修平台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为精准诊断教师教学问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致力于解决传统教研的瓶颈问题,既教师精准反思难、同侪精准帮扶难、教研员精准指导难、教学管理者评估难等问题。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并非取代传统“线下+主观评价诊断”的教研模式,而是将教研模式、主观教学评价、AI数据诊断融合,真正实现“量表+AI数据”“定性+定量”“主观+客观”的精准教学教研诊断模式,力求为教研工作方式、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监测带来“质”的变化。相比较其他教研平台,央馆智能研修平台有着两大核心功能,为“基于量表评分的教师能力矩阵分析”和“基于AI数据采集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教师如何利用好两大核心功能,还需要学校层面的进一步引领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这种“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将转变为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导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1]。

对于一名新教师而言,不断精准反思教学能力,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能力。因此,以入职教师行业一年的本人为个案,结合本学期“新教师汇报课”的教研活动,基于量表评分的教师能力矩阵分析,对汇报课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一节进行教学能力矩阵分析,以发现教学问题、完善教学、精准反思和多元化反思教学能力,形成案例。本案例创建及反思过程如下:

一、创建个人磨课案例

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包括六大模块(如图1),在“基础教研—磨课中心”创建磨课案例,磨课名称为“动物的一生”,完善参加学员、学段、学科等课例相关的信息。之后,点击添加磨课环节,如图2所示,本案例包括三个磨课环节和一个个人精准教研反思环节。

环节1:在汇报课前一周,将备好的教学设计、课件上传平台,邀请教研组内教师通过平台提出问题,个人从教学设计环节进行改进。

环节2:开始授课,本次汇报课在学校录播室进行,为公开课,全校教师可线下线上自由听课和评课,通过“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打分、评论,教师本人进行教学反思,导出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环节3:基于课堂观察分析报告及个人对本节教学的反思,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课件,在不同班级进行第二次授课,上传第二次录播视频和完善后的教学设计等资料。本环节重在个人精准反思,通过“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和“精准教研量表”的定量分析,结合课堂感受的定性分析,从不同角度客观进行课堂教学能力多元化反思。

知识型教师_新教师专业知识_教师的学新知识

图1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六大模块

教师的学新知识_新教师专业知识_知识型教师

图2磨课案例创建环节

二、精准反思教师教学能力

(一)课前精心备课

1.设计教学

“动物的一生”一节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解鸡的一生、了解狗的一生、了解人的一生等内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达到学习目标为:“学会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2]。因此,本单元旨在通过学习动物的一生,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动物的身体结构特征及生命历程,识别、描述不同类动物的特征。本节是本单元最后一节内容,起着统领全章的作用,也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通过了解鸡的一生、狗的一生、人的一生的生命历程,重在让学生建构“鸟类”“哺乳类”的概念,了解不同动物的一生,进一步理解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以问题为主线驱动教学,以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制订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了解鸡、狗及人的一生,学会识别、描述“鸟类”“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理解动物“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通过观察、归纳总结“鸟类”“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促进学生观察及识别能力,形成建构概念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动物及人的一生,体会动物及人短暂、奉献的一生,形成保护动物、珍惜生命、乐于奉献的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

2.完善教学设计

在教研组教师针对教学设计、课件提出问题后,进行完善。如有教师依据以往教学经验提出,学生容易将蝙蝠的“翼”误认为是翅膀,会将蝙蝠归类为鸟类,将鲸归类为鱼类,针对“学会识别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重难点,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突破认知,强调要依据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类、识别。再如,在“了解鸡的一生”这一教学环节中,如果直接提出问题:“还有哪些动物跟鸡的外部形态和繁殖方式相似?”,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该问题太过发散,因此,先让学生归纳出鸡的形态特征,再让学生列举出与鸡形态特征和繁殖方式类似的动物,进而归纳出鸟类的特征。之后,依据经过完善的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准备本次授课。

(二)教学能力分析

本次授课利用“课堂评价量表”进行评分,该量表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案、学生活动等7个维度,每个维度下面设置计子维度并赋分,总分为100分。关于本节汇报课的量表得分及教学能力矩阵如图所示,分析如下。

1.教学能力矩阵分析

本节课平均得分为68.25分,整体得分较低,基本为及格水平,各个维度仅达到良好水平,没有维度达到优秀水平。其中,得分率最低的维度是“教学方案”,仅为62%,在学生个体差异体现、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策略和技术应用等三个子维度得分都较低,在教学重难点把握水平上还表现出有待提高。相比较,在教学理念、教学效果、教学特色方面得分较高,得分率达到70%,但未达到优秀水平。说明本节课在量表测评的维度上没有突出特色,教学能力水平一般,教学重难点不突出。课堂评价量表对应的雷达图(如图4),反馈效果与能力矩阵一致,雷达图射线基本等长,浅蓝色阴影部分近似正六边形,说明本节课各维度表现水平差距较小,在62%—70%之间,但教学能力上特点不突出。

知识型教师_新教师专业知识_教师的学新知识

图3 录播课1——课堂评价量表反馈能力矩阵

知识型教师_新教师专业知识_教师的学新知识

图4 录播课1——课堂评价量表反馈雷达图

2.教学能力精准反思

基于教学设计,回头观看录播视频,结合教学能力矩阵,对本节课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分析,从不同角度反思,归纳出本节课优缺点及教学能力上得分低的因素。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从回顾“蚕”的一生引入新课,通过了解鸡的一生、狗的一生、人的一生,引导学生归纳出“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动物“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学习内容分“了解鸡的一生、狗的一生、人的一生”三个环节进行,因为这三个环节内容在设计上没有明显的聚焦点,虽然在每个教学环节提出所有动物的共同生命历程,但没有突出这一聚焦点,显得每个环节有每个环节的重难点。如通过了解“鸡的一生”重在归纳“鸟类”的特征,通过了解“狗的一生”重在归纳“哺乳动物”的特征,通过了解“人的一生”重在加深对哺乳动物特征的识别,及理解人不同阶段的生命特征。因此,主要由于三个教学环节在设计上没有突出聚焦问题,导致本节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在教学重难点把握上得分较低。

(2)学生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学生为三年级3班学生,学生基础整体较好,对学习科学有较高的兴趣,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每个问题都会有80%以上的学生举手抢答,这也就导致教师注意力容易被大多数学生吸引,少数学生容易被忽略。还有个别几个学生反应能力太快,回答问题太过积极,教师注意力容易被吸引,使得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容易被忽略。再者发现,本节教学主要以问题为驱动,但在问题的设置上分层不明显,问题本身设计较为简单,再因为本节属于本单元最后一节内容,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掌握,属于复习内容,学生基本都能容易回答出所提问题。这样表现出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个体上关注度不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上的力度不够,在教学理念这一维度上整体得分不高。

(3)师生活动分析

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维度得分率均为68%,得分并不高,这与教学活动设计相符合。因为,本节教学在设计上以问题为驱动,问题本身设计较为简单,学生回答问题的难度较小,再加上学习内容较多,就没有设计其他学生活动,仅为单一的问题情境下驱动教学。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主要为教材和西沃白板课件,在评价方式上也仅用了选择题让学生齐答。师生活动息息相关,学生活动设计单一,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活动也较为单一,本节教学内容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问题为驱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没有组织多样化的师生教学活动。所以,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单一,导致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维度得分都不高。

(4)技术应用分析

技术应用维度涉及学生能熟练使用软件和设备工具、教师能熟练使用教学软件和管理平台两个子维度,得分率为68%,为良好水平。分析得分不高的原因发现,本节授课利用希沃白板制作课件并播放,没有给学生使用软件和设备工具的机会,难以测量到学生能否熟练使用软件和设备工具,听课教师只能酌情打分。在课件制作上运用了基本的图片、文字动画效果设置,没有融入更具特色的信息技术。在软件使用上也仅用了课件播放,没有表现出具有挑战性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这也是教学活动设计单一所致。

(5)教学效果分析

基于教学内容、学情、教师活动等方面分析发现,教学活动设计单一和问题设置层次不明是导致其他方面得分低的主要原因,也就导致在“教学效果”和“教学特色”维度得分不高。说明本节课教学效果一般,所体现出的教师教学能力一般,没有突出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能力表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三)教学的完善与升华

基于以上分析,对教学设计进行二次修改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升华,最后,录课上传至平台,邀请教研组教师再次评课。

1.增设活动

在以“问题驱动教学”的导向下,增设了两次小组讨论的活动,在让学生阅读教材,阐述“鸡的一生”和“狗的一生”时,让学生小组间讨论后阐述,以促进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和个别表达能力弱的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还增设学生过程性评价活动,在学习完“鸡的一生”和“狗的一生”内容后,通过韦恩图总结“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不同特征和共同特征。并通过西沃白板设置抢答游戏,让学生抢答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丰富教学活动。

2.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包括对问题进行分层和对学生进行分层,明确问题的主次和难以程度,及问题的聚焦和分散。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问题可让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回答,尤其对部分胆小、自卑,总怕回答错误不敢举手的学生,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多鼓励回答问题并耐心引导。同一个问题让多个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促进发散性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回答和提问能够很好的促进课堂文化的生成。

3.聚焦重难点

为突出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将三个教学环节内容聚焦,“鸟类”“哺乳类”和“人”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以此为聚焦点,突破教学重难点“识别、描述不同动物的特征及生命历程”。在通过“鸡”的特征归纳出“鸟类”的特征后,引入“狗的一生”教学时,通过不同类动物繁殖方式的比较引出,在学习完“鸡的一生”“狗的一生”后,强调不同动物所经历的共同生命历程,一方面在教学环节衔接上自然过渡,另一方面为聚焦重难点做铺垫。最后,通过学生总结关于“人的一生”不同时期的特征,进一步加深理解所有动物的共同生命历程,使得本节内容聚焦及分层合理。

三、教师教学能力的多元化反思

将第二次录播视频上传至平台后,邀请教研组教师评课,通过“课堂评价量表”打分,反馈得出教学能力矩阵和雷达图,前后两节课形成对比,看教学改进是否有效。为了进一步多元化精准反思,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个人观看第二次录播视频,结合课堂亲身感受,通过“精准教研量表”进行自评打分,得到教学能力矩阵和雷达图,个人与他人评价结合进行多元化分析。

(一)教学能力矩阵多元分析

1.课堂评价量表得分矩阵分析

经过教学设计的有效调整,第二次录播课整体得分较第一次高,课堂评价量表得分率为80.8%,有着较大的提升。依据教学能力矩阵分析(如图5),在六个维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优秀水平,尤其是教学效果和教学特色维度均达到优秀水平,得分率分别为90%和88%,教学理念维度得分率也达到了86%,得分率较高。由于聚焦重难点,进行问题设计和学生的分层教学,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内容合理,重难点把握准确、有效解决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等维度提升效果显著。雷达图所反映结果与能力矩阵一致(如图6),雷达图中出现一半以上的绿色线条,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优秀水平,在个别维度突出教学能力特点。

知识型教师_新教师专业知识_教师的学新知识

图5录播课2——课堂评价量表反馈能力矩阵

知识型教师_教师的学新知识_新教师专业知识

图6录播课2——课堂评价量表反馈雷达图

2.精准教研量表得分矩阵分析

教师个人利用第二次录播课回放的观察,通过“精准教研量表”客观地进行自评打分,补充磨课反思等资料,还提出讨论问题(如图7),以便教研组教师对本节课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形成可参考案例。量表所反馈的教学能力矩阵如图8所示,量表总分为120分,本节课自评得分105分,各维度得分率均在80%以上,在课堂文化和学生学习维度得分率在90%以上,尤其是课堂文化维度得分率达到了95%,在课堂氛围、师生习惯、专注倾听、独立学习等子维度达到了优秀水平。从所反映出的雷达图看(如图9),雷达射线长短相差较大,说明四个维度间的得分率相差较大,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维度得分率相差最大,说明本节课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关,教师在教学内容呈现、课堂组织方面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课堂评价量表侧重于教学设计理念及组织的评价,精准教研量表更侧重于课堂细节的评价,两者相互补充以促进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和精准反思。

教师的学新知识_知识型教师_新教师专业知识

图7教师个人进行精准教研反思评课

新教师专业知识_知识型教师_教师的学新知识

图8录播课2——个人精准教研量表反馈能力矩阵

新教师专业知识_教师的学新知识_知识型教师

图9 录播课2——个人精准教研量表反馈雷达图

(二)教学能力多元精准反思

基于第二次录播课的教学能力矩阵的多元化分析,经过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上的提升与升华,发现本节课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聚焦突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基于科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以动物共同的生命历程为主线设计问题,以了解“鸡的一生”“狗的一生”“人的一生”为实例,建构“鸟类”“哺乳类”动物的概念,让学生初步学会了识别、阐述不同动物的特征。且教学中拓宽了教材内容,和学生一起举出了“鸟类”“哺乳类”动物的大量实例,如鲸鱼、海豚、蝙蝠等繁殖方式为胎生、分泌乳汁、长有毛发,属于哺乳动物,还举出特例“鸭嘴兽”,鸭嘴兽繁殖方式为胎生,但分泌乳汁,科学家将它只能归类为“卵生哺乳动物”。结合学生学习及课堂生成的质性分析,本节教学目标基本落实,教学重难点也较好地被突破,教学效果较好。尤其是学习“人的一生”时,学生举出了自己身边不同年龄的人,准确阐述出了他们的特点,加深了对动物生命历程的理解,帮助学生初步建构了生命观念和责任意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