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生物安全法 | 筑牢生物安全屏障,牢记安全责任意识

生物安全法 | 筑牢生物安全屏障,牢记安全责任意识

时间:2024-02-07 23:54:18 作者:
摘要:安全牢记于心,和谐同行共建。

生物学屏障_生物屏障概念_生物安全屏障

安全牢记于心

和谐同行共建

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牢记安全责任意识

2023年4月15日是《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以下简称《生物安全法》)施行第3年。今年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

《生物安全法》实施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于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

《生物安全法》共十章八十八条,聚焦生物安全领域主要风险,完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立法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一条

什么是“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适用范围

从事下列活动,适用本法:

(1)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2)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4)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管理;

(5)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6)应对微生物耐药;

(7)防范生物恐怖袭击与防御生物武器威胁;

(8)其他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二条

维护生物安全的原则是什么?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生物安全应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人为本、风险预防、 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三条

国家对进出境生物安全风险如何防范?

国家建立首次进境或者暂停后恢复进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高风险生物因子国家准入制度。

进出境的人员、运输工具、集装箱、货物、物品、包装物和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排放等应当符合我国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海关对发现的进出境和过境生物安全风险,应当依法处置。经评估为生物安全高风险的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等,应当从指定的国境口岸进境,并采取严格的风险防控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二十三条

国家对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如何应对?

国家建立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应对制度。境外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件的,海关依法采取生物安全紧急防控措施,加强证件核验,提高查验比例,暂停相关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等进境。必要时经国务院同意,可以采取暂时关闭有关口岸、封锁有关国境等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二十四条

发现传染病、动植物疫病时该如何做?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动植物疫病的,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或者部门报告。

医疗机构、专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发现传染病、动植物疫病或者不明原因的聚集性疾病的,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保护性措施。

依法应当报告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漏报,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缓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二十九条

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控

有哪些要求?

国家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符合生物安全国家标准和要求。

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四十二条

10

国家如何管理外来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国家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和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管理办法。

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监测、预警、控制、评估、清除以及生态修复等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六十条

生物学屏障_生物屏障概念_生物安全屏障

稳妥安全

共享和谐

生物安全

你我守护

文稿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排版 | 新媒部 黄吉楠

初审 | 新媒部 吴雪怡

复审 | 孔德瑜

终审 | 蓝乐钿

生物屏障概念_生物学屏障_生物安全屏障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