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建筑防火基本知识
1、建(构)筑物分类
★建筑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一般由地基础、墙(柱)、楼板层、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七大部分组成。
★基础位于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
★墙(柱)是建筑的竖向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楼板层是楼房建筑中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按房间层高将整幢建筑沿水平方向分为若干部分。
★地坪是底层房间与土层相接触的部分,它承受底层房间内的荷载。
★楼梯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安全疏散之用。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外围护构件和承重构件。
★门和窗均属非承重构件。
★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①民用建筑;②工业建筑;③农业建筑。
★建筑按高度分为:①单、多层建筑;②高层建筑;③地下室;④半地下室。
★单、多层建筑:指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或大于24米的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高层建筑:指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非单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地下室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2的建筑。
★半地下室: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的1/3且不大于1/2的建筑。
★建筑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为:①木结构建筑;②砖木结构建筑;③砖混结构建筑;④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⑤钢结构建筑;⑥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混结构)建筑;⑦其他结构建筑。
★建筑按承重构件的制作方法、传力方式分为:①砌体结构建筑;②框架结构建筑;③剪力墙结构建筑;④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⑤板柱-剪力墙结构建筑;⑥框架-支撑结构建筑;⑦特种结构建筑。
★建筑按建设年代分为:①古代建筑(1840年以前);②近代建筑(1840年至1949年);③现代建筑(1949年至今)。
★建筑按设计使用年限分为:①临时性建筑(5年);②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25年);③普通房屋和构筑物(50年);④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100年)。
2、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指当材料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
★依据《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为A、B1、B2、B3。
★A级材料:指不燃材料(制品),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碳化。
★B1级材料:指难燃材料(制品),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难起火、难微燃、难碳化。
★B2级材料:指可燃材料(制品),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会立即起火或发生微燃,火源移开后继续保持燃烧或微燃。
★B3级材料:指易燃材料(制品),在空气中很容易被低能量的火源或电焊熔渣等点燃,火焰传播速度极快。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不燃构件、难燃构件和可燃构件。
★不燃性构件:指用不燃材料做成的构件,如混凝土柱、混凝土楼板、砖墙、混凝土楼梯等。
★难燃性构件:指用难燃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如水泥刨花复合板隔墙、木龙骨两面钉石膏隔墙等。
★可燃性构件:指用可燃材料做成的构件,如木柱、木楼板、竹制吊顶等。
3、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的时间,用小时(h)表示。
★耐火极限的判定:通常采用建筑构件是否失去耐火稳定性、耐火完整性、耐火隔热性来判断构件是否达到耐火极限,只要建筑构件出现上述的任一现象,即表明该建筑构件达到了耐火极限。
★耐火稳定性:指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承重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坍塌的能力。
★耐火完整性:指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当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时,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烟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
★构件发生以下任一限定情况即认为丧失完整性:①依据标准耐火试验,棉垫被点燃;②依据标准耐火试验,缝隙探棒可以穿过;③背火面出现火焰且持续时间超过10s。
★耐火隔热性: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当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时,在一定时间内防止其背火面温度超过规定值的能力。
★构件背火面温升出现以下任一限定情况即认为丧失隔热性:①平均温升超过初始平均温度140℃;②任一位置的温升超过初始温度180℃。
★影响耐火极限的因素:①材料本身的燃烧性能;②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③建筑构件的截面尺寸;④构件的制作方法;⑤构件间的构造方式;⑥保护层的厚度。
4、建筑的耐火等级
★建筑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抵抗火灾能力大小的标准,由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中的最低者决定。
★建筑耐火等级划分为:①一级耐火等级建筑;②二级耐火等级建筑;③三级耐火等级建筑;④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指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体且满足相应耐火极限要求的建筑。地下或半地下建筑、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一级,如医疗建筑、公共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住宅等。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指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体,其余构件为不燃烧体,且满足相应耐火极限要求的建筑。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如建筑高度大于27米,但不大于54米的住宅。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指主要构件除吊顶(包括吊顶搁栅)和房间隔墙可采用难燃烧体外,其余构件均为不燃烧体且满足相应耐火极限要求的建筑,如木结构屋顶的砖木结构建筑。
★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指主要构件除防火墙采用不燃烧体外,其余构件为难燃烧体和可燃烧体且满足相应耐火极限要求的建筑,如以木柱、木屋架承重的建筑。
5、建筑的防火和防烟分区
★防火分区: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防火分区分为:①水平防火分区;②竖向防火分区。
★水平防火分区可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进行分隔:对于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的,防火墙上确需开设门、窗、洞口时应为甲级防火门、窗。
★防火分隔设施分为水平分隔设施和竖向分隔设施,包括防火墙、防火隔墙、楼板、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窗、防火阀等。
★防护墙:指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性墙体,是建筑水平防火分区的主要防火分隔物,由不燃材料构成。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
★防火隔墙:指建筑内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且耐火极限不低于规定要求的不燃性墙体,是建筑功能区域分隔和设备用房分隔的特殊墙体。民用建筑内的剧院、电影院、礼堂与其他区域分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储油间分隔。
★防烟分区:指在建筑内部采用挡烟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烟气向同一防火分区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的划分构件主要有:挡烟垂壁、隔墙、防火卷帘、建筑横梁等。
★挡烟垂壁:指用不燃材料制成,垂直安装在建筑顶棚、横梁或吊顶下,能在火灾时形成一定蓄烟空间的挡烟分隔设施。
6、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建筑总平面布局及平面布置应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建筑总平面布局应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火灾危险性及所处的环境、地形、风向等因素,合理确定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救援场地和入口、消防水源等。
★防火间距:是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建筑与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为建筑外墙至储罐外壁或堆场中相邻堆垛的最近水平距离。
★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为相邻两储罐外壁的最近水平距离。
★消防车道:指满足消防车通行和作业等要求,在紧急情况下供消防救援队专用,使消防员和消防车等装备能到达或进入建筑的通道。
★设置消防车道的目的:发生火灾时确保消防车畅通无阻,迅速到达火场,为及时扑救火灾创造条件。
★消防车道分为:环形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尽头式消防车道、消防水源地消防车道等。
★消防车道设置要求:①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4米;②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③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④消防车道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米;⑤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⑥消防车道的路面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救援场地和入口主要指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消防登高面和灭火救援窗。
★建筑平面布置包括:①设备用房;②公众聚集场所;③老年人建筑及儿童活动场所;④医院和疗养的住院部分;⑤消防电梯;⑥直升机停机坪。
★消防电梯是火灾情况下运送消防器材和消防人员的专用消防设施。
7、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指火灾时人员由危险区域向安全区域撤离的过程。
★安全区域:当建筑发生火灾时,凡能够确保避难人员安全的场所都是安全区域。
★建筑应根据其建筑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和避难设施。
★安全疏散和避难设施包括:疏散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疏散指示标志、避难层(间)等。
★疏散出口包括疏散门和安全出口,建筑内的疏散门和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应符合双向疏散的要求。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个,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每个房间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
★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疏散走道:指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人员从火灾现场逃往安全场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布置应简明直接,设置尽量避免曲折和袋型走道,并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诱导灯。厂房内疏散走道的净宽不宜小于1.4m,公共建筑内疏散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
★疏散楼梯(间):是建筑中主要竖向交通设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疏散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小于0.9m,倾斜角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m;在楼梯周围2.0m内的墙上不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避难层(间):是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发生火灾时供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而避难间则是建筑中设置的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房间。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及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
8、建筑内外装修防火基本要求
★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修装饰材料七类。
★其他装修装饰材料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暖气罩等。
★装修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分为:不燃材料(A)、难燃材料(B1)、可燃材料(B2)、易燃材料(B3)四级。
★建筑内墙装修设计应尽可能采用不燃材料和难燃材料,避免采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同时采用有效的防火措施。
★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分为:①以矿棉和岩棉为代表的无机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不燃材料;②以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为代表的有机-无机复合型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难燃材料;③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泡沫聚氨酯和改性酚醛树脂为代表的的有机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可燃材料。
★建筑外墙内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做防护层,当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为B1级时,防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
★当建筑的屋面和外墙保温系统均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屋面与外墙之间应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不燃材料设置防火隔离带进行分隔。
★建筑外墙的装饰层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但建筑高度不大于50m时,可采用B1级材料。
相关阅读
-
期货手续费+1分对于一些零基础接触期货的新手来说,或许最基本的期货常识对他们来说都是有必要去普及的,首先我们要知道期货这个行业有四大交易所...
-
意味着传统集卡运输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深度拥抱与融合。2020年12月28日...
-
今日早报 每日热点15条新闻简报 每天一分钟 知晓天下事9月12日
365资讯简报,每天精选15条热点新闻简报1条微语,每天一分钟,知晓天下事! 1. 铁路部:中秋、国庆假期火车票将于9月15日起开售。 8...
-
期货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官网发布的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报告和期货公司总体及分辖区经营情况报告中可以看出目前期货市场的成交量正在逐步上升...
-
意味着传统集卡运输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深度拥抱与融合。2020年12月28日...
-
今日早报 每日热点15条新闻简报 每天一分钟 知晓天下事9月12日
365资讯简报,每天精选15条热点新闻简报1条微语,每天一分钟,知晓天下事! 1. 铁路部:中秋、国庆假期火车票将于9月15日起开售。 8...
-
知识可以值更多知识可以值更多些朋友喜欢创造发明,其中有博士,硕士,大学生,亦有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毕业生,看来发明之功,智慧所及,并不以学历为屏障.但一些朋友穷心苦力...
-
语文老师整理:1—6年级“根据偏旁写汉字”集锦,暑假赶紧背!
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也有所提升,以前总分只有150,在实行的新高考改革里,语文提高到180分,对阅读理解和课外知识的考察都会增加难度,这无疑是现在语文学习的一个指向标。其次...
-
我国科技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任务依然艰巨。那么,中国在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中,还面临着哪些挑战呢?2...
-
标题: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姓名:****级:14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摘要:如果你了解表面活性剂,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你经常用到的东西大多都与表面活性剂.....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