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热点新闻排行榜及农药行业舆情分析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 周蔚 宋和平 赵安楠*
2022年,农药产业规划、农药登记管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决策相继出台,引发舆论聚焦。农药监管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取得良好成果、农产品质量监测筑牢监管防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治理亮点频出等工作实效备受舆论肯定。同时,关注农药残留问题,严打伪劣农药的行动也是舆情关注的重点。
01
舆情概况
2022年,共监测到农药相关舆情信息29.1万条,同比减少30.55%,农药中毒危及生命安全的热点事件发生率大幅下降是舆情总量降低的主因。
从传播渠道看(图1),客户端居农药舆情信息量之首(占比42.99%),新闻媒体信息量排行第3位 (占比25.94%),两者舆情量合计占比超六成,媒体凭借其报道权威性和信息分发渠道广的优势掌握话语权。微信信息量排行第3位(占比20.51%),行业相关政策解读、各地农药行业取得的成绩是主要内容。此外,新浪微博、各视频平台也是网民关注农药信息和发表评论的重要渠道。
从舆情走势看,2022年农药相关舆情月度波动较明显,出现两次快速上涨(图2)。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对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等4种高毒农药采取淘汰措施,部署2022年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各地春耕保障农资安全的举措等信息被媒体大量转载传播,推动当月出现第一个舆情高峰。8月陕西榆林个体户卖5斤“毒死蜱”残留超标的芹菜被罚款6.6万元引热议,舆情攀升至年内最高点。
从农药热点新闻排行榜看(表1),陕西榆林个体户卖5斤“毒死蜱”残留超标芹菜被罚款6.6万元信息量高居榜首。农药领域内的官方政策和重大活动受到舆论瞩目,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被广泛传播,舆情热度高居年度排行榜第2位。农产品抽检也是舆论重点关注的信息。此外,农资打假话题也被舆论关注,四川广元警方破获特大生产销售假农药案被媒体大量转载。
1.1 农药产业规划指明发展方向,行业发展成绩获舆论点赞
2022年初,农药产业发展规划获舆论瞩目。1月29日, 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舆论指出,安全、绿色、高质量、创新是本次规划的关键词,认为该规划将推进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舆论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聚焦《规划》对农药企业和整个产业的影响。《规划》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全链条生产布局,舆论认为将引发农药企业兼并重组热潮,有望不断改善农药产业竞争格局,使农化龙头强者恒强,不断优化产能布局,打开农化龙头成长空间。二是看好纳米农药的发展前景和环保作用。《规划》鼓励纳米技术在农药剂型上的创新应用,舆论认为,纳米技术在保持农业产量的同时使得农药明显减量,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安全隐患,定制化纳米农药混配服务已经在一些地方试验示范,正悄然改变传统农药使用方式。三是关注《规划》对农药登记产生的积极影响。《规划》要求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逐步淘汰抗性强、药效差、风险高的老旧农药品种和剂型,同时建立农药研发创新体系,加强绿色农药研发。舆论认为,市场需要新农药和绿色农药登记,农药企业需要新农药,《规划》为此指明了方向。
2022年,舆论充分肯定了我国农药行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农药龙头企业进一步巩固其在产业链、生产、销售上的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各农药上市公司业绩显示,主要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等都达到了历史新高,优势企业在资本的加持下迈入更快发展轨道。此外,关于农药市场2023年发展趋势的预测也是舆论热点话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内消费。有舆论指出,会议为惠农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其释放的种种政策必将利好并惠及农药行业发展,为农药市场和产业发展带来机遇。舆论认为,扩大国内需求将会改善2023年农药市场供需关系,2023年我国农药工业和市场前景可期。同时,农药企业会更加集中,两头分化会更加严重,强者恒强,弱者生存将更困难,这也和国家对农药更加严格的管控以及农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相适应。有分析文章认为,2023年我国农药出口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将有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布局国际市场;也有报道指出,2023年我国农药出口仍将受逆全球化的影响,加上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以原药(母药)为主,缺乏自有品牌,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仍然从事“买与卖”的简单国际贸易,没有形成与世界农药生产大国地位相称的整体品牌形象。
1.2 农药监管顶层设计贯穿全年,各地创新实践筑牢安全防线
2022年,全国各地继续推进农药监管工作,受到舆论持续关注。农业农村部发布多项农药监管措施成为贯穿全年的舆论热点。1月,公布《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对农药登记管理和农药登记试验管理进行修订。3月,发布对甲拌磷等4种高毒农药采取淘汰措施的决定,被媒体积极报道,媒体由此梳理出“涉及70种农药”的禁限用农药完整名单。5月,发布加强农药监督检查的通知,其中“加强互联网经营农药监管”成为热议话题,有行业人士认为,互联网经营农药确实是行业的发展趋势,希望出台更详细的政策和细则,并使其得到全面的监管。8月,在政协提案答复摘要中提出将尽快实施农药经营处方制和购买实名制,以及完善电子商务经营农药管理制度的消息吸引媒体关注。舆论指出,相关规定为未来农药电商监管提供了新方向。也有网民认为购买农药实名制,降低农药投入的政策有失偏颇,农药化肥不能妖魔化,实名制购买农药或会造成很多走私行为的发生。10月,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公布《关于进一步细化农药标签核准要求的意见》,舆论聚焦《意见》细则。12月,全国农药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召开,总结交流2022年农药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农药生产保供和监管工作,相关部署安排引发舆论关注。
各地围绕农药生产、使用、经营的全过程监管开展研究和探索,涌现一批好做法、好经验引发舆论关注。舆论表示,这些农药管理的做法,有的是基于行业发展高屋建瓴的引导,有的是基于各单位遵章守纪行为的提醒和警示,这些做法掷地有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既是农药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管理单位踏实履行农药管理职责的具体做法。各地落实农药监管工作,开展农药安全生产检查、限用农药专项检查、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农药门店安全生产检查等受到舆论持续关注,舆论称赞,农药监督检查堵住问题农药经营漏洞,密织农用物资安全监管网,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各地推进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保春耕、护秋收也被舆论关注,禁限用农药成监管重点。
1.3 国家明确农药减量增效“路线图”,各地打出农业绿色发展“落实组合拳”
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成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频道均进行了转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央媒也对方案内容进行报道。舆论称,方案抓住实现碳达峰窗口期,为“十四·五”时期节能减排提供“路线图”。1月25日,农业农村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媒体以“一图读懂”的方式梳理《方案》的行动目标和主要任务获舆论关注。3月26日,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中国三农报道》等频道,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权威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转载,“推进种植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舆论表示,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是一个好方向。1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释放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重要信号。
各地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被媒体积极报道,舆论关注农药减量增效的现实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舆论认为,农药减量增效机制不健全、病虫监测和防控难度加大、病虫害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进展缓慢、科学用药新技术推广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地方农技部门需组织力量研发、推广适合小规模种植的物理防控或生物防控技术,提升小农户的综合防治水平,避免小农户对化学防控的过度依赖。各地要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农药产业布局;持续调整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规范经营服务,推进科学安全用药;加强监督管理并建立绿色农药研发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地方要加强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媒体宣传科学用药知识,通过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渠道强化科学用药技术普及和推广,提高科学用药意识和技术水平。
1.4 农残超标牵动舆论神经,强化检测护航食品安全
2022年全国各地开展的食品质量检测工作情况受到舆论持续关注。抽检结果中,农残超标、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被媒体重点报道。其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在抽检结果中占比最高,综合媒体报道,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第三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农药残留超标占比30.82%。2021年12月~2022年1月,《小康》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022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调查,五个一级指标中,饮食安全指标是唯一一个得分低于60分及格线的指标,其中“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高居榜首。
2022年,各地积极开展农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获舆论关注,河北、湖南、甘肃等地出台农残治理的工作方案和地方标准。多地开展农药速测、“你点我检”“快检+抽检”“上门检测农药残留”等活动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媒体点赞各地农产品检测工作,舆论称相关举措守护群众“菜篮子”,筑牢农产品安全监管防线,织密食品安全共治网,专项行动严把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关,为居民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
1.5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亮点频出,整治“回头看”行动建立长效监管
2022年,全国各地深入落实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舆论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一是发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舆论指出,相关方案明确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贮存、处理、管理职责,回收体系建立等具体措施,让回收处理工作有规可依,更具操作性。二是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多样模式。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布局合理的回收体系,涌现了村居回收、乡镇归集、县区运转处置运行模式;建立了村级保洁员、管理员等兼任回收员的基层回收体系;废弃的农药包装能换礼品、能兑奖,绿色财政、绿色小屋、绿色存折、绿色摇篮、绿色理事会等特色鲜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模式获得舆论普遍称赞。舆论称,政府补贴、市场运作之下,生态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农民群众也形成了农药包装废弃物的自觉回收,小农户总体回收处理意识得到增强。舆论指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需全链条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健全回收长效收集机制,使得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扩面增效。三是展示各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成绩。舆论表示,农民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管理意识明显提高了,农药包装废弃物乱扔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让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再“流浪”“有家可归”,实现绿色兴农,农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有媒体报道了部分地区存在农药经营者未在经营场所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未进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未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未妥善贮存或擅自倾倒和堆放农药包装废弃物等问题,基于此种情况,各地检察机关组织农药包装废弃物整治“回头看”行动获舆论肯定。舆论认为,公益诉讼做到田间地头,强化了公益诉讼保护合力,表明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实效。
02
热点事件舆情分析
2.1 陕西榆林个体户卖5斤“毒死蜱”残留超标芹菜被罚款6.6万元引热议
相关阅读
-
一个人吃、一个人住、一个人生活……从“空巢老人”到“空巢青年”,这样的生活状态看似自由,却常被贴上孤独、辛酸的标签。事实上,独居作为仅次于夫妻与孩子组建的核心家庭模式...
-
“颜塘漾月”是儋州古八景之一,位于今洋浦三都区颜塘、漾月两村之中。两村的先祖是两个亲兄弟,早在宋代就从福建莆田县经商至此定居了。对于颜塘漾月的美景,曾远近驰名,而如今...
-
玻尿酸巨头的升维打击。...
-
一.客户支付方式/币种:BOLETO:支付手续费:1.35%,支付上限:3000美金/人/月,到账时间:3-...
-
自动化这个专业对数学基础的要求比较高,高数的所有内容必须融会贯通,另外如果希望能学习更高深的理论的话还需要补充一些数学知识,大概的脉络如下:1...
-
众包赚客app下载-众包赚客app是一款任务简单又轻快的兼职任务接单项目。众包赚客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每天更新整理各种各样的赚钱任务,众包赚客app的任务都是很简单的...
-
一个人吃、一个人住、一个人生活……从“空巢老人”到“空巢青年”,这样的生活状态看似自由,却常被贴上孤独、辛酸的标签。事实上,独居作为仅次于夫妻与孩子组建的核心家庭模式...
-
“颜塘漾月”是儋州古八景之一,位于今洋浦三都区颜塘、漾月两村之中。两村的先祖是两个亲兄弟,早在宋代就从福建莆田县经商至此定居了。对于颜塘漾月的美景,曾远近驰名,而如今...
-
文章浏览阅读1.5k次,点赞3次,收藏16次。如何学习全同态密码**本文由陈智罡博士撰写。自从微信公众号里发了我在2015年写的博文“给博士生的话”后...
-
一.客户支付方式/币种:BOLETO:支付手续费:1.35%,支付上限:3000美金/人/月,到账时间:3-...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