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三峡之美,尽在这篇散文中了!

三峡之美,尽在这篇散文中了!

时间:2024-05-11 07:56:05 作者:
摘要: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假如一个人的一生能够见到各地的风光美景,那么无疑他是幸福的,谁不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呢?在北魏时期,有一位叫做郦道元的学者,因为其父亲一直存在着工作调动,于是他也得以跟随着父亲外出游历,于是他就能观察到不同的区域的山川风貌,这样的人生经历,也让他对华夏大好山河产生了无限热爱,在他的游历途中,来到了长江的三峡,因感慨于三峡的四季美景,于是就写出了一篇名为《三峡》的游记散文

长江三峡知识有哪些_长江三峡相关资料_了解长江三峡

▲三峡: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西起重庆的白帝城,冬至湖北的南津关,是一极长的水域。

三峡究竟有多美?才能让郦道元如此念念不忘呢?

首先,来带大家认识一下三峡。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是万里长江的一部分流域。

在郦道元所著的散文开头是这样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三峡约700里,在它的两岸耸立着连绵的高山,高山的山势险峻,层叠排列出现的峭壁和悬崖,几乎已经为三峡遮挡了天空与太阳,因此,假如身处三峡中的话,如果不是正午时分,那么是看不到日头的,只有在夜半时分才能发现月亮的踪影。

了解长江三峡_长江三峡相关资料_长江三峡知识有哪些

▲在郦道元的笔下,将三峡的狭长幽险都描绘了出来,作者通过太阳与月亮所处的位置,将三峡高大的山峰,展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在《三峡》的第一段文字描述中,郦道元没有侧重在描写三峡的水,反而是将重点都落在位于三峡两旁的山,“略无阙处”四字,写出了山川的连绵,几乎无法用肉眼见到一丝一毫的缝隙,而“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八字,就着重描绘出了三峡两岸山川的高大。另外,在第一段的末尾,郦道元用“隐天蔽日”和“不见曦月”让读者似乎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了三峡的狭窄,因为只有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才会只能在正午和夜半见到太阳和月亮,因为在其他时候太阳和月亮都不是在头顶上方的,就会被三峡的山川所遮掩了。

在这寥寥数笔之下,郦道元将三峡的雄伟料峭都勾勒了出来,通读了之后很难不被三峡险峻的气势所震撼!

长江三峡知识有哪些_了解长江三峡_长江三峡相关资料

▲三峡

散文的第二段是这样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此时转变了话锋,开始描写三峡的水了。

在夏日来临之后,三峡中的江水就会漫延至山陵,无论是想要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的船只,都无法往前行进,因为涨起的江水早已将原本的路线所淹没。但是暴涨的江水有着十分迅疾的流速,因此在古时候假如有帝王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的话,官员会选择走水路,在这个时候即便是骑上最快的骏马,都无法与江水的流速相比拟。

长江三峡相关资料_长江三峡知识有哪些_了解长江三峡

▲当夏天到来之后,三峡的水流速度就会加快,此时的三峡有着波澜壮阔的气势。

假如是处于春天和冬天两个季节的话,那么就可以看到三峡中白茫茫的急流,而且在周围的景物都能够在清澈的江水中浮现它们的身影。在奇峰险峻之上,还生长着很多长相奇特的松柏。

在第二段中,虽然郦道元没有描述过多的景物,只凭借着“清”、“峻”、“荣”、“茂”就将三峡中那清头的水,奇险的山,葱茏的树,茂盛的草展现在读者的眼前,颇有一种诗情画意的趣味所在。另外,也是因为冬季三峡的江水枯竭,才创造了“素湍绿潭”,春天物鲜”的生机葱茏之景。

长江三峡相关资料_长江三峡知识有哪些_了解长江三峡

▲春日时分,三峡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绿色是三峡此时的主色调,正是因为在冬天,三峡的水位会下降,这也让身处其中的植被喘了一口气,所以才能在来年的春日肆意生长。

让我们再来看看散文的最后一段吧,“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正巧碰上雨后初晴或者是霜降的早晨,那么树林和山涧就会有一种凄凉之感,此时就能听到在山川高处猿猴的啼叫声,那哀婉绵长的叫声,让三峡显得更凄婉悲凉。又因为三峡是处于深深的山谷之中,因此猿猴的啼叫还会在山谷之中缠绵回荡,很久才会消弭殆尽,这也是为什么在三峡渔民的歌谣中会有这样的描述:““巴东三峡之中要数巫峡作为狭长,而在此的猿猴叫声哀怨得让人不禁留下泪水”。

长江三峡知识有哪些_长江三峡相关资料_了解长江三峡

▲生活在三峡崇山之中的猿猴,它们在秋季会啼叫不止,这也让三峡充斥着萧瑟凄凉之感。

在第二段的时候,郦道元还在描写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的三峡美景,为什么到了文章的末尾,就有一种凄凉愁苦之感呢?这也是想将三峡中的秋景展现于世人面前,三峡的秋天是萧瑟寂寥的。

在古人的眼中,对于三峡一直都是“悉以临惧相戒”,这是因为这里的山太高,水太急,然而在郦道元的笔下,虽然两岸的坐落着崇山峻岭,但是三峡却有着意趣迥异的自然风光。三峡中四季分明,春天的江水是温柔缱绻的,因为是春,所以三峡两岸万物复苏,都迎来了新生,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夏季水流急猛,此时的江水已经恢复了活力,不似春季这般孱弱了。

而后到了秋季,“哀”是这个季节的主色调,所以才会有绵长哀婉的猿猴啼叫之声,另外“空谷传响”也让读者能够进一步地感受到三峡的空旷,秋季到来,万物开始凋零,原本盎然的生意也开始逐渐沉睡,在末尾处写了渔民的生活,将他们的艰苦都表现了出来。按照四季的发展顺序,最后应该就会来到凛冬,但是郦道元没有这么做,他将冬季与春季放在了一起,用春天的生机取代了冬天的萧瑟,并且在作者的笔下,也是因为有了冬天的能量积攒,才会有春天的清幽秀丽。

了解长江三峡_长江三峡相关资料_长江三峡知识有哪些

▲三峡中正在捕鱼的渔民

在郦道元的《三峡》散文中,彷佛是将三峡的四季风景都融入到了一轴瑰奇多彩的山水画长卷之中,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时候,就已然深切感受到了三峡的美!就像学者卢正言所说的那样:“文章描绘了三峡两岸连绵不断的险峻群山,勾画了峡中四季不同的景色变化,再现了三峡山水的自然美景,显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秀丽,笔依物转,情随景迁,很有特色。”

所以如果你也想了解三峡之美,不妨就读一下郦道元的这篇文章哟,在这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三峡!

参考文献

1、三峡形象现代化的千年历程——从郦道元到刘白羽、楼肇明、南帆、余秋雨.孙绍振.名作赏析

2、郦道元《三峡》:壮美豪情、秀美雅趣、凄美悲凉的三重奏.孙绍振.语文建设

3、词约意丰状三峡——郦道元《水经注·三峡》首段赏析.杜道明.古典文学知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