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求自由,我们也要学习【董佳宁vs马前卒】
【本文为观察者网视频栏目《懂点儿啥》的图文版本。作者:@肝帝董佳宁 大包 陈辰 柳叶刀。视频地址:BV1AT4y1J7Fk】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工作中用不到的知识,真的有学习的必要么?我主张的观点是:有必要。可以有多种原因。第一种,是纯粹满足自我求知欲,让我快乐,哪怕没有用处。但这不适用于每个人,对大部分人来说,求知过程是艰苦、枯燥的,特别是有门槛的知识。
我的节目“懂点儿啥”,很少讲特别难理解的知识点,我会省略掉查证的过程,技术的细节,更不会碰数学公式,不是我不能讲,而是担心那样会影响播放量。当然,我会提一些学者的名字,一些书籍的名字,做些基本介绍,给有兴趣、想深入的观众提供方便。除非是为了考试,为了职业技能,多数人还是对知识“看热闹”,学习到自己理解还畅通的程度,再深入下去,遇到困难,恐怕就没多少愉悦感了。所以,求知欲不是适合每个人的理由。
第二种,是解决工作中的意外。我以前的工作,是计算机相关的系统工程师,每天游走于机房,接触各种企业级的服务器,企业级的软件。我也没想到有一天变成了媒体人,会制作视频,和大家讲这些国际政治,还有新闻时事背后的知识。要是我觉得工作中用不到,就不学习,不留意的话,就没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特朗普虽然什么都懂,但他的工作太特殊了,岗位太特殊了,就算组织考验了无数次,他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要领导美国人抗击病毒。他这个啥都懂,其实只是他自己的信念,所以一会注射消毒液,一会服用羟氯喹。我有的时候真的在想,我们平时开的那些玩笑,什么特朗普同志、深入敌后,不会是真的吧?
信念和知识是有区别的,信念不是知识。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知识是什么。虽然特朗普总是能够完美避开正确答案,这也不容易啊。但假如特朗普有那么一次,还是基于他的信念,碰巧说对了,而且他还说了一堆理由辩护,看起来真像那么回事,算不算他懂呢?不能算。柏拉图对知识有一个定义,知识是已被确证的真信念。Justified True Belief,简称JTB。这里有三个意思,第一这个命题是真的,T(True)。第二我相信它,B(Belief)。第三我有理由为我的相信辩护,或者说是可以确证的,J(Justified)。只有三个条件都满足了,才能说我知道了。
1963年的时候,美国有个哲学家叫盖梯尔,他写了一篇只有三页纸的论文反对JTB。这引起了大家对到底什么是知识更深刻的讨论。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举个例子,特朗普竞选的时候说,我会当选总统。第一这是真的,他后来是当选了,T(True)满足了。第二呢,特朗普是相信这一点,B(Belief)也满足。第三呢,他有太多理由辩护(Justified)了,他看了数据,看了调查、竞选团队的研究,他看到了民众对他的支持。JTB都满足了。但我们很难说,特朗普是真的知道这个结果会发生。JTB很多时候还是不够严格,比如男人三大错觉,其中一个是“她喜欢我”。我也相信她喜欢我,我也有理由支持,她上课总是朝我这个方向看。那铁证啊是不是!也许我蒙对了,也许是因为我斜后方坐着克里斯。
这说明,信念和知识的差别,很多时候非常微妙。很多人以为自己懂了,秒懂,其实根本没有。许多知识是非常复杂的,比如导弹飞行,即便你经过了非常严密的流体力学计算,但如果没有大量的试验,即便对科学家来说,也是一个不可知的黑箱。我们现在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可以帮助分析疫情传播,预测总统选举,数据还能训练AI、AlphaGo,这都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仅凭信念,即便Justified、即便说对了,绝不等于真知。
像我的工作,和特朗普的工作有一点相似,就是什么都要懂一点,当然肯定还是他懂得多。但我和他有一个根本区别。他的信念基础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自己基因特别好,自己是对的。我的信念是相信专业判断,我对自己的判断是有保留和怀疑的,我不放心、遇到任何问题,我要去查证、找资料,向同事、向专业人士请教。当然,专业人士即便是诺贝尔奖得主,也并不能迷信,比如我在“法国笑话”那期里讲过的。最后还是要依据常识、依据逻辑来分析,凭切实的证据来说话。
大部分人的工作中,不会用到太多专业外的知识,也不会遇到种种意外。如果你具备判断力,能分辨专业意见,不会被营销号带节奏,那么真遇到了意外的情况下,没有太多知识也是可以应对的。所以没必要为了应急或者应付意外学习知识。我主张的理由,对每个人都是适用的,是这样的:99.99%的知识,是那种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的,门槛极高,那些知识你即便碰到了,是可以相信专业人士的,剩下其实是相通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你要么一窍不通,要么触类旁通,你真的把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学好了,一定是融会贯通的。
我们上学的时候,课程设计就是这样的,每一门课都有自己内在的体系,而不是为你将来的工作、职业设计的。你说我将来当记者,是不是数学课就不用上了呢,或者学点基本的,会算、会统计就行?不行。我为什么举记者这个职业呢,因为对记者来说,虽然分条线,但其实没什么“工作中用不到的知识”,也没什么“专业知识”,我们观察者网大部分编辑、记者,都不是新闻专业的。
再举个例子,要将来当程序员,虽然我要用到不少数学知识,但我只学跟工作相关的,只学代数、学算法,只掌握计算的部分,不学几何证明行不行?不可能,绝对不会这样划分。哪怕是英语课,学一门语言,一般是学以致用的,但英语课不可能分成外交英语、商务英语、翻译英语、科技英语,你自己选,这是不符合学习规律、认知规律的,你职业培训可以这样,但这不是正规的知识学习。你在正规的好学校,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里,都不是从用途来划分的,你去国外留学,语言考试是标准化的,不会按你从事的工作来分类。
所以,大家接受的教育,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一步步带你认识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一些学科又是另一些学科的基础,一步步向上,最终建立的是非常全面的知识结构。你学了前面的知识,才能理解后面的,等你学了后面的知识,回过头又会发现,加深了对前面的知识的理解。这样一个树状的、成系统的结构,是帮助大家在基础阶段就建立起一个框架,最高的境界就是融会贯通。在你人生中,精力最旺盛、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段,中国教育给大家安排的是这样一段体验,不是快乐教育,也不标榜什么独立思考、自由批判精神,而是扎扎实实打下这个基础。等你毕业了,有了这段修行经历,不管你学到了几成,多多少少,你会自觉地把新接触到的知识点,连接到你的知识面里。你只有站在面上,才站得稳,才谈得上独立思考。
这种教育未必适合天才。天才型的人,他不需要经历这么长的时间,他学到几个点以后,很快触类旁通,3个点就建立起一个平面了,当中的填充过程,让他也跟别人一样反复操练,确实是浪费了他的天才。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中国的这个基础教育模式,你完成以后,起点会高得多,这是为了多数人的教育。
等你完成了基础教育,到了大学,好的大学里倡导的依然是“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叫“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如果你想在多元社会,在不同人群之间通行,就需要多懂一点。如果只愿意学自己工作中用到的知识,那除非你的人生就是在家和单位之间,单位里最好也没几个人,和你干的活还都一样,也就是同质化的。你要在一个广阔的世界闯荡,和不同的人接触,你身上要有一种气质,不同于工厂车间里的螺丝钉,不能太职业化,学到什么就应用什么,输入什么就输出什么。这种活生生的气质,才是人格的独立。在大学里接受“通识教育”,打破学科的障碍,打破职业的区隔,打破功利目的束缚,去学习知识,这是一种自由的体现。真正的自由境界,不是为所欲为,也不是仅靠开脑洞,而是融会贯通的那种畅快感,是超越于机械与重复的创造感。
所以最终的理由,我认为应该归结到人的自由。即便你不是求知欲特别强的人,啃大部头的书太辛苦,知识细节也不愿追究了,这也很正常,大家工作学习已经很忙了,来上网不可能还保持那样的状态。但最好也看看视频节目,比如我的节目,虽然帮你把过程简化,严格来说,这不是主动深入的学习知识。就像我前面分析的JTB与知识的关系,你不一定是真的知道了,可能只是从互联网上获得了一些信息。当然“懂点儿啥”节目,不敢说真知灼见,至少提供的一定是有效信息。但即便如此,我主张最浅程度的学习那些工作之外的知识,依然是必要的。因为我们要做有趣的人、自由的人,而不是一个职业产品、标准化产品。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这次疫情发布了很多数字,这个学校的校训是: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这句话来自圣经,宗教意味太浓了。我来改一改:学习知识,能让你们从繁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得以自由。“懂点儿啥”节目,已经做了七十多期了,我越来越爆肝,不全是因为绩效。很大程度是因为,这是我工作经历中,感到最自由的状态,也是我最自由的一段时光,为了解读好时事新闻,我学习了各种知识,在背后下了许多功夫。在大家的激励、监督和陪伴下,我学着变成一个更自由、更有趣的人,借这个机会,我也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每一本书都像是一座独特的岛屿,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领略。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拓宽我们的视野,更可以深化我们对世...
-
赋能产业高质发展 促进经济深度融合 | 百奥利盟创始人倪毅获评2022-2023生命科学数字化领域影响力人物
由“赛迪网”、《数字经济》杂志联合 “赛迪数通”等机构举办的2023(第四届)工业互联网创新峰会在京召开,主论坛以“赋能产业高质发展 促进经济深度融合”为主题...
-
11月3日,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大会突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全球科技的飞快发展,孕育出了众多的商业机会,因此也诞生了很多全球顶尖的商业巨头,而中国作为人口和经济大国,其表现更是令全世界瞩目。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和科技双重发展之下...
-
提到缅甸,首先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字眼一定就是“贫困”二字。缅甸是亚洲不发边地区之一,不过它作为中国的邻国,国人前往缅甸的游客还是不在少数。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
“彩礼18.8万,农村女孩21岁,八成智商,听话,能踏实过日子。”“广西桂林女孩子,人本分能过日子,彩礼6.6万,看上的带走。”“23岁聋哑女孩,生活能自理,彩礼8.8万。...
-
学医要具备哪些能力?学医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在医学领域中重要的能力和技能:1. 学术能力:学习医学需要扎实的学术能力...
-
学生必备的几个小众高级学习APPAPP 学生党 XUE XI 学习APP STUDY小众高级学习软件TED英语演讲话TED英语演讲专业语音评测!...
-
学医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职业,它既带来了丰富的回报和荣誉,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以下是学医的好处和坏处,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职业的复杂性和魅力。学医作为一门光荣的职业...
-
365资讯简报,每天精选15条热点新闻简报1条微语,每天一分钟,知晓天下事! 1.内蒙古、上海、云南等地陆续公布2023高考分数线。7月1日,复兴号将在青藏铁路上运营。 8...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