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大家读书)
有专家指出:“任何传统文化,只有时代化才能真正为今人所用,才能具有不竭活力。否则,只能是一堆故纸、束之高阁,一派陈词、无人问津。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历数千年风尘侵袭而不败,经几十个朝代变迁而不弃,关键是中华民族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尊重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不断推进传统文化时代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老而不衰,陈而不腐,依然活力充沛,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宝贵的力量。”我以为,这段很有见地的论断提出的问题是,对待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正确的方针:要以中国共产党坚守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以对当代中国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益还是无益为准则,通过科学分析,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为此,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运用历史辩证法,力避形而上学,废止孤立、静止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倡导立足中国古典经典文献,面对现实生活,在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下,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的历史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宝库进行发掘,找到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民族珍宝;反对原封不动地照搬,倡导紧靠传统又突破传统,重视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实际需要,对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进行提炼、加工、创新,把它变成新时代人民自己的东西。这项科学研究,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分清糟粕与精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分清优秀与腐朽,留存优秀,剔除腐朽;分清粗伪与精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什么才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优秀、精真?概括地说,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能够与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相协调,于今、于民有用有利的传统思想和美德。如开拓创新、以民为本、崇德弘道、法律相继、协和天下等思想观念,创于炎黄文化初立时期,后一直浸润、蕴含于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经学、玄学、理学等思想文化形态之中,其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日臻完美,可谓精华。又如仁义道德,贯穿于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经学、玄学、理学等思想文化之中,其具体内涵、形式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亦可谓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这些思想精华,有助于我们今天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有助于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有助于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界文化的激荡,能站稳脚跟的文化根基。
当然,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也不能照搬照套,对它的吸取,首先需要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把那些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中、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中、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中的精华、优秀、精真,发掘出来,以便使它们“活起来”。然后,认真学习研究,掌握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独特创造、价值理念、民族特色,使之得到真正理解,以便为人“用起来”。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关键的一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统一的优良思想(如讲仁义、倡忠勇、敬孝悌、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宏大抱负(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壮烈情怀(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利益至上的精神(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辱使命的责任感(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加以深度挖掘,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人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新话语、新范畴,予以精准阐发,使其潜在的生命力得到激活,并根据时代、人民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对内成为涵养、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对外成为同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平等友好交流,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优势。
我们还需注意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而且在有些情况下,精华与糟粕又互相结合,良莠混杂,瑕瑜互见”。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是一项巨大而浩繁的科学工程,要防止两种错误思潮的干扰:一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干扰。这种错误思潮把中国几千年封建时代的文化等同于封建主义的东西加以抛弃,忽视其中的许多珍贵品。我们当十分清醒,即便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中也有人民的东西,对封建时代的文化也应批判地加以利用。二是复古倒退思潮的干扰。这种思潮主张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甚至把腐朽当神奇,颂古非今,而蔑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并排除这些错误思潮的干扰,实现“双创”,就可以在新时代焕发传统文化的新生命。
(作者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03日 24 版)
相关阅读
-
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
4月4日上午,基地孵化器公司组织召开西安航天城青年创新创业社区项目进展推进会,航天基地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蒋阳出席会议,项目设计方杭州嘉道,智慧园区建设方华为云参加会议。...
-
⎛⎞鳌游水族⎛⎞观赏螯虾品种大全最全面螯虾资料介绍,各种螯虾区分介绍,饲养繁殖技巧,疾病预防处理以及虾友养虾心得分享。...
-
猜一猜大概多少个?...
-
珊瑚玉为什么会变色有科学依据,越来越透的原因以及是否真的会发生变色
珊瑚玉是一种稀有的宝石,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其透明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透明。以下是原因及解释:1.结晶度提高:珊瑚玉经过一段时间的形成......
-
养热带鱼可以用珊瑚砂做鱼缸底沙吗?可以,但要看你的鱼是否能接受珊瑚砂提供的,较高的硬度、和它的酸碱度(pH值一般为7.0~8.5)喜欢酸性和中性水质的最好还是不...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美学 包装设计 文化差异性 传统形式 论文摘要:包装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是现今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
近年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园林职工,同心协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古典园林文化遗产资源,注重突出文化遗产价值的阐释,弘扬园林优秀传统文化...
-
⎛⎞鳌游水族⎛⎞观赏螯虾品种大全最全面螯虾资料介绍,各种螯虾区分介绍,饲养繁殖技巧,疾病预防处理以及虾友养虾心得分享。...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一种可产生叶绿素但不参与光合作用的生物体——“corallicolid”,其存在于全球70%的珊瑚中。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